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有哪些
骨折术后护理包括体位护理,术后早期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协助翻身时保持患肢与躯干同一轴线;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并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营养;疼痛护理,用有效工具评估疼痛,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康复护理,早期进行足背伸屈等锻炼,中期根据愈合情况增加锻炼;并发症预防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和压疮,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一、体位护理
1.术后早期体位:患者术后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防止患肢内收、外旋,避免骨折端移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骼质量下降,更需严格维持正确体位,以保证骨折端稳定,促进愈合。年轻患者若生活方式较为活跃,也需加强体位管理,防止因不当体位导致骨折复位丢失。
2.翻身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翻身时,应保持患肢与躯干在同一轴线,避免扭曲,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同操作,动作轻柔缓慢,减少对骨折部位的刺激,尤其对于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翻身不当可能影响呼吸循环,需特别留意。
二、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防止感染。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弱,更要加强伤口观察,一旦出现红肿、异常分泌物等感染迹象,需尽早处理。
2.预防感染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尤其是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这一点尤为重要,可根据其具体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三、疼痛护理
1.疼痛评估:使用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等,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对于儿童患者,可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儿童适用的评估方式。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2.非药物止痛方法:可通过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如引导患者听音乐、聊天等。对于老年患者,心理因素对疼痛的感知影响较大,良好的心理疏导有助于减轻疼痛感受。同时,可采用抬高患肢的方法,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从而缓解疼痛。
四、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足背伸屈、踝关节泵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进度有所不同。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可适当增加锻炼强度;老年患者则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中期康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髋关节屈伸、股四头肌收缩等锻炼。在进行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如有不适及时调整锻炼方案。对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康复锻炼需更加谨慎,防止因锻炼不当导致骨折再次移位。
五、并发症预防护理
1.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静脉回流。可使用气压治疗仪等辅助设备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有高凝状态等病史的患者,需加强抗凝预防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等深静脉血栓前兆表现。
2.肺部感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对于老年患者,肺部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重呼吸功能锻炼,降低肺部感染风险。同时,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压疮预防: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骨隆突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消瘦、长期卧床的患者,压疮预防是护理重点,可使用减压床垫等辅助器具,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