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症状与治疗方法
小儿中耳炎有局部症状如耳痛、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消化道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体位调整)、药物治疗(抗生素、局部用药)、手术治疗(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不同人群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注意事项,新生儿及婴儿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幼儿儿童用药遵医嘱,要避免噪音、保持耳部清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过敏史或复发史小儿需特殊关注。
一、小儿中耳炎症状
1.局部症状:
耳痛: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耳痛,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可能会频繁搔抓患侧耳朵。较大儿童可诉说耳痛,尤其是在吞咽、咀嚼时疼痛可能加重。
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部分患儿会出现听力减退,对周围声音反应变差,如叫名无应答等情况。
耳道分泌物:如果是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有耳道流脓的情况,初期可能为稀薄脓液,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为黏稠脓液。
2.全身症状:
发热:多见于急性中耳炎,体温可升高至38℃-40℃,婴幼儿可能体温波动较大,还可能伴有寒战等表现。
其他: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与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有关。
二、小儿中耳炎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补充足够水分,以利于身体恢复。
体位调整:对于婴儿,喂奶时可适当抬高头部,避免平卧喂奶,防止奶液反流进入耳道加重感染。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儿病情、感染病原体等由医生选择。
局部用药:如果有耳道流脓情况,可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耳道,然后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情况。
3.手术治疗:
鼓膜切开术:当患儿中耳积液较多,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鼓膜穿孔但引流不畅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行鼓膜切开术,以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鼓膜置管术:对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考虑行鼓膜置管术,通过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改善中耳通气,促进积液排出。
三、不同人群(小儿)相关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新生儿及婴儿由于耳部解剖结构特点,发生中耳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耳痛表现不明显,更多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一旦怀疑中耳炎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中耳炎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听力损伤等。
幼儿及儿童相对婴儿症状表现更接近典型情况,但也需注意其对药物的代谢等与成人不同,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
2.生活方式:
应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噪音可能影响耳部恢复,且不利于听力保护。
注意保持耳部清洁,洗头、洗澡时避免水流入耳道,但也不要过度清洁耳道,以免损伤耳道黏膜。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起中耳炎,如儿童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时,要及时治疗,密切观察耳部情况。
3.病史相关:
对于有过敏史的小儿,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需特别谨慎,要告知医生过敏史,防止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既往有中耳炎反复发作病史的小儿,家长更应加强日常护理,如增强患儿体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定期带患儿进行耳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