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与慢性咽喉炎有什么不同
咽喉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病程通常3周内,由感染或理化因素刺激引起,儿童易患,有急起症状及相应体征,靠病史、症状、体征诊断,病毒感染对症,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慢性病程超3个月,由急性反复发作等引起,有轻久症状及体征,靠病史、症状、体征诊断需排其他病,治疗先除因,局部缓解或物理治疗;预防方面急性要保暖等,慢性要养成好习惯及定期检查
一、定义与病程
1.急性咽喉炎:是喉黏膜及声带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程通常在3周以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也可因高温、粉尘、烟雾等理化因素刺激所致,常见于冬春季节,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急性咽喉炎,且婴幼儿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密切关注。
2.慢性咽喉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一般超过3个月,常由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鼻腔鼻窦病变分泌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患病率相对较高。
二、症状表现
1.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哭闹、拒食等表现。喉部受累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小儿喉部较窄小,炎症时易发生水肿导致喉梗阻。
2.慢性咽喉炎:症状相对较轻且持续时间长,主要有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三、体征表现
1.急性咽喉炎: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喉部黏膜充血,声带红肿,声门变窄。
2.慢性咽喉炎: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或咽侧索肥厚,喉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等。
四、诊断方法
1.急性咽喉炎:主要根据病史(如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接触刺激性因素等)、症状(典型的咽部及喉部症状)和体征(咽部及喉部的急性充血等表现)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感染,若淋巴细胞增高,多考虑病毒感染。
2.慢性咽喉炎:主要依据病史(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鼻部疾病史等)、症状(长期的咽部不适症状)和体征(咽部的慢性充血等表现)进行诊断,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咽喉部肿瘤等,可通过喉镜检查进一步明确喉部情况。
五、治疗原则
1.急性咽喉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多饮水、休息,可使用含漱液漱口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儿,要积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成人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2.慢性咽喉炎: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治疗鼻部疾病等。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也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谨慎选择,避免过度治疗对咽部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六、预防措施
1.急性咽喉炎: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减少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接触,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儿童要注意增强体质,合理喂养。
2.慢性咽喉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用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积极治疗鼻部和消化道疾病等。中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咽喉部健康检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