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胸骨骨折应该怎样治疗
胸骨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老人,需卧床休息、胸部固定;手术用于骨折明显移位、多根多处骨折等情况,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要处理肺部、心血管等并发症,康复护理包括呼吸和胸廓活动度锻炼,老年人治疗中要注意补钙、营养及监测肝肾功能等。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老年人胸骨骨折,多可采用保守治疗。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若骨折移位不显著,通过保守治疗有望恢复。例如,一些骨折端移位小于2mm的患者,保守治疗是可行的选择。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让患者卧床休息,一般需要卧床3-6周,减少胸部活动,避免骨折端进一步移位。卧床期间要注意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由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且活动能力差,更要加强皮肤护理。
胸部固定:可使用胸带等进行胸部固定,起到限制胸廓活动、减轻骨折处疼痛的作用。胸带的松紧度要适宜,过紧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骨折明显移位:当胸骨骨折端移位超过2mm,或者合并有胸腔脏器损伤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比如骨折端明显错位,影响胸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或者同时伴有肺部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时,手术干预是必要的。
多根多处胸骨骨折:多根多处胸骨骨折会导致胸壁软化,引起反常呼吸运动,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手术固定。
2.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胸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恢复胸骨的正常解剖结构,稳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
三、并发症的处理
1.肺部并发症
肺炎:老年人胸骨骨折后由于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易积聚,容易发生肺炎。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雾化吸入可以起到较好的化痰作用。
肺不张: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同样与长期卧床、呼吸活动受限有关。除了鼓励患者主动呼吸运动外,还可以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肺复张。
2.心血管并发症
心律失常:胸骨骨折可能刺激胸部神经,引起心律失常。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一旦发现心律失常,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心力衰竭: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心血管疾病,骨折后的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心力衰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抗心衰治疗。
四、康复护理
1.呼吸功能锻炼:在骨折恢复过程中,要指导老年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每次缩唇呼吸持续3-5秒,反复进行;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通过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肺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
2.胸廓活动度锻炼:在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逐渐指导老年人进行胸廓活动度锻炼,如左右旋转胸廓、前后屈伸胸廓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再移位。一般在骨折后2-3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胸廓活动度锻炼。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改善骨质量,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骨折恢复和整体健康。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避免药物等对肝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