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治疗方法
腰椎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压缩骨折且神经无损伤等患者,需绝对卧床、功能锻炼和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针对伴有神经损伤、椎体压缩严重等情况,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等方式;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有相应训练内容,特殊人群康复需特殊对待。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选择:对于轻度压缩骨折且神经功能无损伤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椎体压缩程度小于1/3的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若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创伤,则更倾向于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通常卧床时间为6-8周,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生理曲度。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一般在卧床2-3天后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以增强腰背肌力量,促进骨折恢复。还需预防并发症,如定期翻身防止压疮,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椎体压缩程度大于1/3,导致脊柱稳定性严重破坏;骨折脱位明显影响脊柱正常解剖结构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活动量较大的患者,即使椎体压缩程度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骨折不稳定也可考虑手术。
2.常见手术方式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通过在椎弓根处植入螺钉,连接棒等装置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纠正脊柱畸形。该手术适用于大多数不稳定型腰椎骨折,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和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例如在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中,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脊柱功能恢复良好率较高。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PVP是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PKP则在注入骨水泥前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对于老年患者,骨水泥注入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且手术创伤小。例如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经PKP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好。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康复都很重要。术后1-2周可开始进行下肢的主动屈伸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患者卧床期间也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康复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2.中期康复:一般在骨折后2-3个月,骨折有一定程度愈合时,可增加腰背肌的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腰背肌抗阻练习,同时逐渐增加下床活动的时间和范围,但要注意佩戴腰围保护腰部。对于手术患者,此时可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可进行全面的功能恢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耐力。同时进行脊柱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综合训练,如瑜伽中的脊柱伸展动作等,但要避免剧烈的腰部扭转和负重活动。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康复时要注意强度不宜过大,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儿童腰椎骨折极为罕见,若发生多与严重外伤有关,治疗和康复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促进骨折良好恢复且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