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的症状是什么
手腕骨折有多种症状,包括受伤当时即出现明显且持续的疼痛,活动或按压时加重;受伤后数小时内出现肿胀,因血管破裂出血和炎性渗出所致;部分骨折会出现缩短、成角或旋转等畸形,与骨折部位和移位有关;出现活动受限,因疼痛和不稳定致无法正常活动;受伤手腕周围还会出现青紫色瘀斑,由血管破裂出血渗透皮下组织引起,不同人群在这些症状的表现上因年龄、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等有所差异。
1.疼痛
特点:手腕骨折后,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且持续的疼痛,一般在受伤当时即可感觉到,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尤其是在活动手腕或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会明显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难以安抚;成年人则能较清晰地诉说疼痛的部位和程度。生活方式方面,若受伤前手腕有过度使用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对疼痛程度的判断,比如长期从事手工劳作的人,可能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强一些,但骨折后疼痛依然是显著的症状。
机制:骨折会导致骨膜、周围神经等组织受到刺激,引发疼痛感受器的兴奋,从而产生疼痛感觉。
2.肿胀
表现:受伤的手腕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处的血管破裂出血,以及周围组织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肿胀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开始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逐渐加重。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组织修复和代偿能力相对较强,肿胀程度可能相对成年人有一定差异;老年人可能本身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相对较慢。生活方式上,如果受伤后立即制动休息,可能有助于减轻肿胀程度;反之,若继续活动手腕,可能会加重肿胀。
机制:血管破裂出血和炎性渗出是导致肿胀的主要原因,血液和渗出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引起局部体积增大。
3.畸形
情况:部分手腕骨折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畸形,比如手腕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等。例如Colles骨折,典型表现为手腕背面突出,呈“银叉样”畸形。不同类型的手腕骨折畸形表现有所不同,这与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有关。儿童由于骨骼的柔韧性相对较好,畸形可能没有成年人那么明显,但也可能出现异常的弯曲或移位情况;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后更容易发生明显的畸形。
机制:骨折断端发生移位,导致手腕的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从而出现畸形。
4.活动受限
状况:手腕骨折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进行手腕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因为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稳定,使得患者不敢活动手腕,或者活动时受到明显限制。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由于不会准确表达,但可以观察到其手腕活动较正常时明显减少;老年人本身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差,骨折后活动受限可能会更加明显,且恢复活动功能相对更困难。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平时手腕活动度较大,如从事舞蹈、球类等运动,骨折后活动受限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会更显著。
机制:骨折导致手腕的骨骼连续性中断,周围软组织损伤,疼痛和不稳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手腕的正常活动无法进行。
5.瘀斑
现象:受伤手腕周围可能会出现瘀斑,这是由于骨折处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所致。瘀斑的颜色通常先为青紫色,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黄消退。不同个体的瘀斑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瘀斑的范围和颜色变化可以反映出血的程度和恢复情况。儿童的瘀斑可能相对较浅,因为其皮下组织较薄;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瘀斑消退可能会更慢。
机制:血管破裂出血后,红细胞渗出到皮下组织,形成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