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生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局部因素包括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腔用药不当;全身因素有全身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环境因素包含空气污染、气候因素的急剧变化,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引发鼻腔黏膜炎症等问题。
一、局部因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急性鼻炎如普通感冒,若未能得到有效且彻底的治疗,炎症会持续刺激鼻腔黏膜,使得鼻腔黏膜的防御功能受损,容易迁延不愈转变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急性鼻炎后更易出现反复发作且未彻底治愈的情况,从而增加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病风险;成年人若感冒后未重视规范治疗,也可能引发该病。
2.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等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使得鼻腔黏膜长期受到气流的异常刺激以及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进而引发炎症反应,逐渐发展为慢性单纯性鼻炎。这种情况在有先天性鼻腔解剖结构发育异常的人群中更为常见,比如部分新生儿出生时就存在鼻中隔偏曲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出现慢性单纯性鼻炎相关症状。
3.鼻腔用药不当:长期使用滴鼻净等血管收缩剂类药物,会引起鼻黏膜血管反跳性扩张,导致药物性鼻炎,而药物性鼻炎进一步可发展为慢性单纯性鼻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若不合理使用此类鼻腔药物,都可能陷入这样的不良循环。例如儿童因感冒鼻塞家长自行长期滥用滴鼻剂,就易引发相关问题。
二、全身因素
1.全身慢性疾病
贫血、糖尿病等:贫血患者体内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处于相对缺氧状态,鼻腔黏膜也不例外,长期缺氧会影响鼻腔黏膜的新陈代谢,容易诱发炎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鼻腔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侵袭,从而引发慢性炎症。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同时又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更易受慢性单纯性鼻炎困扰;儿童若患有贫血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影响其鼻腔黏膜的正常状态。
2.营养不良: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等会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鼻腔黏膜上皮角化,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血管的韧性等,进而使得鼻腔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和发生炎症。在一些营养不良的儿童群体中,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比如一些贫困地区饮食结构单一的儿童。
3.内分泌紊乱: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人体内分泌会发生变化。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状态;女性月经期体内激素水平改变,鼻腔黏膜可能出现充血等反应;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显著变化,鼻腔黏膜也易发生水肿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引发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因素。
三、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长期处于含有粉尘、化学烟雾、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环境中,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刺激鼻腔黏膜,损伤鼻腔黏膜的纤毛功能和上皮细胞,破坏鼻腔黏膜的防御屏障,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生活的人群,患慢性单纯性鼻炎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在交通繁忙路段工作或居住的人群,因汽车尾气污染严重,也易受到影响。
2.气候因素: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诱发慢性单纯性鼻炎。例如寒冷空气刺激可使鼻腔血管收缩,黏膜缺血,防御功能下降;湿度低时鼻腔黏膜干燥,容易受到刺激和损伤。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和湿度变化较大,一些敏感人群就容易出现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症状加重或发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