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淋菌性咽炎
淋菌性咽炎由淋球菌感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有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现,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用敏感抗生素且性伴侣同查同治,需通过安全性行为、避免高危接触、及时就医检查来预防。
一、淋菌性咽炎的定义
淋菌性咽炎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咽部黏膜炎症,是淋球菌性传播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淋球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与淋球菌感染者进行口-生殖器接触时,容易引发咽部的感染。
二、淋菌性咽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急性期: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咽部黏膜充血,扁桃体红肿,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一般年龄因素对症状的呈现影响不大,但儿童由于免疫力等因素,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为隐匿或表现不典型;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有高危性行为(如无保护的口-生殖器性交)者更容易患病。有淋病病史或性伴侣有淋病感染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慢性期:若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转为慢性,症状相对较轻,可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等,但仍存在淋球菌持续感染的可能,会持续对咽部黏膜造成潜在损害。
2.体征表现:咽部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有脓性分泌物附着,通过咽拭子涂片或培养可检测出淋球菌。
三、淋菌性咽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包括是否有不安全性行为、性伴侣是否患有淋病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若出现相关咽部症状,需询问其是否有接触淋病患者的可能,比如是否与淋病患者有密切的生活接触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咽部情况,观察咽部黏膜、扁桃体等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涂片镜检:取咽部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咽拭子培养:将咽部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若培养出淋球菌则可明确诊断,这是诊断淋菌性咽炎的金标准。培养法能够准确鉴定淋球菌,且可以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人群的咽拭子采集方法略有不同,儿童采集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四、淋菌性咽炎的治疗
一旦确诊淋菌性咽炎,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药物主要选择对淋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但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规范的治疗方案,确保彻底清除淋球菌,防止转为慢性或传播给他人。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药物;孕妇则需选择不影响胎儿发育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保障母婴健康。同时,性伴侣也需要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五、淋菌性咽炎的预防措施
1.安全性行为: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淋菌性咽炎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了解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对于成年人,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对于青少年,要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性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安全性行为的意义。
2.避免高危接触:避免与淋球菌感染者发生口-生殖器接触等高危行为。有淋病患者的家庭中,要注意生活用品的隔离,防止间接传播给儿童等其他家庭成员。儿童应避免接触可能被淋球菌污染的物品,家长要做好家庭卫生管理和对儿童的防护教育。
3.及时就医检查:有高危性行为或出现咽部相关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对身体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