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膀胱脱垂有多种症状,包括下腹部坠胀感,在站立久、劳累等情况下加重,身体虚弱、年龄大、多次分娩的产妇更明显;排尿异常,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失禁等情况,不同因素会加重症状;疼痛,耻骨上区或会阴部有持续性隐痛或间歇性刺痛,情绪焦虑、年龄大合并疾病的产妇更敏感;严重者阴道口有肿物脱出,年轻不锻炼、多次经阴道分娩者更易出现。产后女性要注意休息、避免增加腹压,特定产妇需密切关注症状,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哺乳期女性治疗要考虑对哺乳的影响。
一、下腹部坠胀感
产后膀胱脱垂患者常能感觉到下腹部有坠胀不适,这种感觉在站立过久、劳累、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膀胱脱离了正常位置,对周围组织产生牵拉和压迫所致。对于产后身体较为虚弱、本就恢复较慢的女性,坠胀感可能更为明显。年龄稍大的产妇,身体机能恢复相对缓慢,这种症状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长。有多次分娩史的产妇,盆底肌肉损伤更严重,下腹部坠胀感也可能更强烈。
二、排尿异常
1.尿频、尿急:膀胱脱垂会刺激膀胱,导致膀胱有效容量减少,使得患者频繁产生尿意,出现尿频症状,有时还会伴有尿急,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产后女性活动量通常会有所减少,如果饮水较多,尿频症状可能会让患者更加困扰。年龄较大的产妇,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泌尿系统功能减退,加上膀胱脱垂,尿频、尿急症状可能会更加突出。
2.排尿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尿费力的情况,需要用力才能将尿液排出,尿线可能变细、射程变短。这是由于膀胱位置改变,影响了尿液的正常排出通道。产后长时间卧床的女性,由于缺乏足够的活动,盆底肌肉力量恢复缓慢,更易出现排尿困难。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产妇,神经和血管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也会加重排尿困难的症状。
3.尿失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在咳嗽、大笑、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这是因为膀胱脱垂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控制尿液。充盈性尿失禁则是由于膀胱过度充盈,尿液自行溢出。对于产后照顾婴儿需要频繁弯腰、用力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年龄偏大的产妇,盆底肌肉松弛明显,发生尿失禁的概率更高。
三、疼痛
有些患者会感到耻骨上区或会阴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隐痛,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刺痛。这是由于膀胱脱垂后与周围组织摩擦、挤压,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产后情绪较为焦虑、休息不好的女性,对疼痛的敏感度可能会增加。年龄较大且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产妇,疼痛可能会因为骨骼和肌肉的脆弱而更加严重。
四、肿物脱出
严重的膀胱脱垂患者,在阴道口可看到或摸到肿物,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更加明显,平卧休息后可能会有所回缩。肿物实际上是脱出的膀胱组织。年轻的产妇如果不重视产后盆底肌锻炼,随着时间推移,膀胱脱垂逐渐加重,可能出现肿物脱出的情况。多次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肿物脱出的可能性更大,脱出的程度也可能更严重。
温馨提示:产后女性应特别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对于年龄较大、有多次分娩史或合并有慢性疾病的产妇,更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果出现上述产后膀胱脱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锻炼、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时要考虑治疗方法对哺乳的影响,与医生充分沟通,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