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湿疹和中耳炎区别
外耳湿疹是发生在外耳道、耳廓及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与过敏等因素相关,有局部瘙痒、多形皮损等表现,耳镜可见多形改变,治疗需找脱离过敏原、局部和口服药物,预后较好但易复发;中耳炎是累及中耳的炎症性疾病,由感染等引起,分多种类型,有相应局部症状,耳镜有不同表现,治疗分情况,急性多抗感染,分泌性先保守后穿刺等,慢性有手术指征时手术,预后因类型而异,儿童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外耳湿疹:是发生在外耳道、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主要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如食物、化妆品、药物等)、外耳道分泌物刺激等因素相关。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有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原体感染等是常见诱因。
二、症状表现
外耳湿疹
局部症状:瘙痒是主要症状,程度轻重不一,患者常不自觉搔抓。可见外耳道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多形性皮损表现,急性期以渗液为主,慢性期则以肥厚、粗糙、脱屑等为主,病变可累及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
全身症状: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若继发感染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表现,但相对少见。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因瘙痒更易躁动不安。
中耳炎
局部症状: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抓耳,伴有听力下降、耳鸣,鼓膜穿孔后可流出脓性分泌物;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等,一般无明显耳痛。慢性中耳炎多有长期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表现。不同年龄中耳炎患者症状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急性中耳炎耳痛等症状可能更典型且易被家长察觉。
三、耳部检查表现
外耳湿疹
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及周围皮肤有上述多种皮损表现,根据病情阶段不同表现各异,红斑、丘疹等多形性改变是其典型耳部检查特征。
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穿孔,穿孔后可见脓性分泌物搏动;分泌性中耳炎可见鼓膜内陷、色泽淡黄或琥珀色,有时可见液平面;慢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胆脂瘤时可见相应病变表现。
四、治疗原则
外耳湿疹
首先要寻找并脱离过敏原,局部治疗根据皮损状态选择药物,如急性期渗液较多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渗液减少后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外用;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其特殊性,儿童应选择适合儿童的抗组胺药物剂型等。
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需抗感染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分泌性中耳炎可先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必要时可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开术等;慢性中耳炎有手术指征时需行手术治疗,如乳突根治术等。不同年龄中耳炎患者治疗方案选择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用药需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生素剂型及剂量范围等。
五、预后情况
外耳湿疹:去除过敏原并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易复发;若持续接触过敏原或治疗不规范可能迁延不愈。不同年龄患者预后与自身免疫状态及对过敏原的控制情况等有关,儿童相对成人可能恢复较快,但需注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及时治疗多可治愈;分泌性中耳炎经适当治疗多数可改善听力等情况;慢性中耳炎经手术等治疗可控制病情,但听力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及病变程度不同而异。不同年龄中耳炎患者预后受年龄相关的耳部解剖生理特点、免疫力等因素影响,儿童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听力发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