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倒发生桡骨骨折怎么办
老年人桡骨骨折的处理包括现场初步处理确保安全、固定患肢,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全身状况评估,根据骨折情况制定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案,康复护理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还需预防再次摔倒,包括环境改造、增强体质、定期体检等。
一、现场初步处理
1.确保安全:首先要让老年人脱离危险环境,避免再次受伤,若有明显出血,可用干净纱布等按压止血。
2.固定患肢: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树枝等将前臂固定,固定范围应包括手腕、肘关节,固定要松紧适度,以能容纳1-2指为宜,起到限制骨折部位活动的作用,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二、及时就医检查
1.影像学检查:尽快带老年人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这是诊断桡骨骨折的重要依据,能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以及移位情况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CT等进一步检查,以更全面了解骨折周围的结构情况。
2.评估全身状况:老年人摔倒后发生桡骨骨折,还需要评估其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要确保老年人能耐受后续的治疗。同时要询问老年人的病史,包括既往骨折史、基础疾病情况等,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根据骨折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无明显移位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在此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固定期间要注意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手指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有移位但可手法复位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后再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手法复位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复位后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一些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或手法复位失败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锻炼。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控制好血糖、血压等,以利于骨折的恢复和身体的整体康复。
四、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骨折固定后1-2周):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和肘部的简单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2.中期康复(骨折固定后2-6周):逐渐增加患肢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可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前臂的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避免暴力活动。同时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等,促进骨折愈合。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加强患肢的力量训练和功能恢复锻炼,可进行抓握、持物等练习,逐步恢复手部的精细动作和前臂的旋转、屈伸功能。康复过程中要根据老年人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并且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对康复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稳定以利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等。
五、预防再次摔倒
1.环境改造:居家环境要进行改造,去除障碍物,在卫生间、过道等区域安装扶手,地面要保持干燥,避免湿滑。
2.增强体质: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同时要保证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尤其是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以维持骨骼健康,减少骨折再发的风险。
3.定期体检:老年人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摔倒的疾病,如视力、听力障碍,骨质疏松等。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