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咽喉异物感的病症有几种
咽喉异物感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咽喉反流性疾病、慢性咽炎、扁桃体结石、茎突综合征、会厌囊肿等。咽喉反流性疾病与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部等有关,肥胖、中老年、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易患;慢性咽炎多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等引起,长期用嗓、处于污染环境、过敏体质人群易发病;扁桃体结石因扁桃体隐窝阻塞等形成,口腔卫生差、扁桃体肥大、青少年易出现;茎突综合征由茎突异常等刺激所致,无明显性别差异,中青年相对常见;会厌囊肿因黏液腺管受阻形成囊肿导致,各年龄段可发,成年人相对更常见。
一、咽喉反流性疾病
1.发病机制: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段,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异物感等不适。研究表明,约有40%60%的咽喉异物感患者与咽喉反流有关,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物长期刺激咽喉部,导致咽喉部黏膜损伤、敏感,从而产生异物感。
2.人群特点:肥胖人群由于腹压较高,更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因此咽喉反流性疾病在肥胖人群中相对常见;中老年人群随着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也较易发生咽喉反流;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餐后立即平卧等人群,咽喉反流风险增加,进而出现咽喉异物感的几率也更高。
二、慢性咽炎
1.发病机制: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病变分泌物刺激、长期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因素引起。咽部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梗阻感。多项研究显示,慢性咽炎是导致咽喉异物感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可达10%20%左右。
2.人群特点:教师、歌手等长期用嗓人群,由于咽喉部长期受到刺激,慢性咽炎的发病风险较高,更容易出现咽喉异物感;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如化工厂工人等,也易因接触有害气体等导致慢性咽炎,引发咽喉异物感;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后易诱发咽部的过敏反应,进而出现慢性炎症,导致咽喉异物感。
三、扁桃体结石
1.发病机制:扁桃体隐窝内长期阻塞,导致分泌物引流不畅,钙、镁等无机盐沉积形成结石。结石刺激扁桃体隐窝及周围组织,引起咽喉异物感。研究发现,扁桃体结石在部分人群中可导致咽喉异物感,其发生率约为1%3%左右。
2.人群特点: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的人群,食物残渣等易在扁桃体隐窝内残留,增加扁桃体结石的发生风险,从而更容易出现咽喉异物感;扁桃体肥大的人群,隐窝更易阻塞,也较易形成扁桃体结石,出现咽喉异物感;青少年人群由于扁桃体正处于发育阶段,相对更容易发生扁桃体结石相关的咽喉异物感情况。
四、茎突综合征
1.发病机制:茎突过长、角度异常或茎突舌骨韧带钙化等,刺激邻近的血管、神经,引起咽喉异物感、咽痛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茎突综合征导致咽喉异物感的比例约为0.5%1%左右。
2.人群特点:茎突综合征的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外伤或先天发育异常的情况下可能更易出现;中青年人群相对来说,由于茎突等结构的发育情况,茎突综合征导致咽喉异物感的情况可能相对较为常见,而儿童由于茎突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较少出现茎突综合征相关的咽喉异物感。
五、会厌囊肿
1.发病机制:会厌黏膜的黏液腺管受阻,导致黏液潴留形成囊肿。囊肿较大时可引起咽喉异物感。相关研究显示,会厌囊肿导致咽喉异物感的情况约占咽喉部相关疾病的一定比例,但具体数据因研究不同有所差异。
2.人群特点:会厌囊肿的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成年人相对更常见一些,儿童发生会厌囊肿导致咽喉异物感的情况相对较少,不过也有个别儿童病例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