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等情况,用石膏等固定并功能锻炼;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移位明显等)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适用于相对简单等情况);康复治疗分早期(消肿胀等)、中期(增活动度等)、后期(恢复功能等),各期有相应措施,且需考虑不同患者个体情况调整。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无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平整;轻度移位但通过手法复位后位置可维持较好的情况。
2.具体措施: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在此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血运等情况,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固定期间需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移位明显的胫骨平台骨折,如Schatzker分型中较严重的类型,包括有明显关节面塌陷、移位超过2-3mm、合并有膝关节韧带损伤等情况的骨折。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活动量较大,需要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多倾向于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及原理: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以恢复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例如,使用锁定钢板可以提供良好的固定强度,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
2.关节镜辅助下手术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合并有膝关节内其他病变(如半月板损伤等)的情况。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手术方式及原理:通过关节镜进入膝关节内部,观察骨折情况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情况,在关节镜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操作。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关节内的细节,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相对较快。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
目的:主要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骨折初步愈合。
措施: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可以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小儿患者,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不适。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目的:进一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为负重行走做准备。
措施:在医生允许下开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训练,可以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患肢,使足跟离床面15-20cm,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训练的进行;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到激素水平等因素对康复的影响,适当调整训练计划。
3.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后)
目的: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提高患肢的负重能力和活动耐力。
措施:逐渐增加负重训练,开始可使用拐杖部分负重,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进行步态训练,包括行走、上下楼梯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运动员等,康复训练需要针对性地进行,以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要建议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和血液循环,不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