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偏瘫早期症状
宝宝偏瘫可能出现运动、姿势、反射等方面的异常及其他可能症状,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对称、肌肉张力异常、精细动作发育迟缓;姿势异常包括坐姿、站姿、卧位异常;反射异常有原始反射消退延迟和病理反射出现;其他可能症状有面部表情异常、言语和吞咽问题,家长若发现宝宝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检查,等待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并给予关爱。
一、运动障碍
1.肢体活动不对称:宝宝在日常活动中,两侧肢体的运动表现明显不同。比如,在抓取物品时,一侧手能够准确抓取,而另一侧手可能动作迟缓、无力,抓握不牢。爬行时,一侧肢体可能用力正常,向前移动顺畅,而另一侧肢体可能拖曳,运动幅度小,导致爬行姿势不协调。
2.肌肉张力异常:患侧肢体的肌肉张力可能增高或降低。肌肉张力增高时,肢体感觉僵硬,活动时有明显的阻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例如弯曲或伸展宝宝的手臂或腿部时,能感觉到明显的紧绷感。肌肉张力降低时,肢体则表现得过于松弛,软绵绵的,活动时缺乏力量,如宝宝的手臂下垂时,没有正常的弹性回缩。
3.精细动作发育迟缓:在需要精细动作的活动中,如捏取小物品、涂鸦等,患侧手的表现明显落后于另一侧。正常情况下,宝宝在一定月龄会逐渐掌握用拇指和食指捏取物品的技能,但偏瘫侧手可能无法完成这个动作,或者完成得非常笨拙。
二、姿势异常
1.坐姿异常:宝宝在独坐时,身体可能会向患侧倾斜,无法保持平衡。为了维持身体的稳定,宝宝可能会用未患病一侧的手支撑身体,或者将头部偏向未患病一侧。
2.站姿异常:站立时,患侧下肢可能会出现踮脚、内旋等异常姿势。患侧脚可能无法完全放平,足跟不着地,呈现踮脚状态;或者小腿向内旋转,导致脚尖朝向内侧,影响正常的站立和行走。
3.卧位异常:睡眠或安静卧位时,患侧肢体的摆放姿势也可能与正常侧不同。患侧上肢可能会紧贴身体,难以自然伸展;下肢可能会呈现屈曲或伸直状态异常,与正常侧的自然放松姿势形成鲜明对比。
三、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消退延迟:宝宝出生后会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会在一定月龄逐渐消退。但偏瘫宝宝的患侧肢体这些原始反射可能会持续存在,消退时间明显晚于正常一侧。例如,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握持反射会逐渐消失,但偏瘫侧手的握持反射可能持续到56个月甚至更久。
2.病理反射出现:部分偏瘫宝宝可能会引出一些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当用钝物轻划宝宝足底外侧缘时,正常情况下脚趾会向下屈曲,而偏瘫宝宝患侧的大脚趾可能会背伸,其余脚趾呈扇形展开。
四、其他可能症状
1.面部表情异常:部分宝宝可能出现面部肌肉运动不对称,患侧面部表情减少。比如在微笑或哭闹时,患侧嘴角上扬的幅度较小,眼睛闭合程度不一致,导致面部表情看起来不协调。
2.言语和吞咽问题:虽然不是所有偏瘫宝宝都会出现,但有些宝宝可能会伴有言语发育迟缓或吞咽困难。言语方面,可能发音不清,说话较同龄宝宝晚,或者在表达时出现困难。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时容易呛咳,吸吮、咀嚼和吞咽动作不协调,影响正常的进食和营养摄入。
温馨提示:宝宝出现上述症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偏瘫,但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由于宝宝年龄小,身体发育变化较快,一些症状可能不太典型。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疑似偏瘫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在等待检查和诊断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症状的变化,记录宝宝的日常活动表现,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同时,要给予宝宝更多的关爱和耐心,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影响宝宝的情绪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