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腺病毒肺炎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了解免疫及感染基本情况)、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为金标准、核酸检测快速准确)、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早期及进展表现、CT更清晰显示病变);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隔离休息、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抗病毒治疗(试用干扰素等)、对症治疗(退热、氧疗、治疗并发症等,需根据小儿特点进行)
一、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检查
1.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或略低,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可有异形淋巴细胞。这是因为腺病毒感染主要累及免疫系统,通过血常规可初步了解患儿的免疫状态及感染基本情况,不同年龄小儿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有一定正常范围,可据此判断是否符合腺病毒肺炎的血象特点。
2.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取患儿咽拭子、痰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是确诊腺病毒肺炎的金标准,但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通过将标本接种于敏感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来判断是否有腺病毒生长,不同年龄小儿标本采集方式和处理略有不同,如婴儿可能因配合度差采集标本有一定难度。
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标本中的腺病毒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等优点,能早期诊断腺病毒感染,不同年龄小儿标本采集后处理和检测流程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结果准确。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呈现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以两肺下野及右上肺多见,不同年龄小儿胸部X线表现因胸廓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如婴儿胸廓相对较小,X线表现可能与年长儿不同。
胸部CT检查:对于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或需更清晰了解肺部病变范围、程度的患儿,可进行胸部CT检查,能更细致地显示肺部病灶情况,如是否有肺不张、肺气肿等并发症,不同年龄小儿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及检查配合等问题。
二、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隔离与休息:将患儿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儿充足休息,不同年龄小儿休息环境要求不同,婴儿需营造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让患儿能更好地恢复体力。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吸痰等,年龄较小的婴儿吸痰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道清理方法,如对于能配合的年长儿可指导其有效咳嗽排痰等。
营养支持: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婴儿要合理喂养,保证奶量或辅食的供给,满足其生长发育及对抗疾病的营养需求,不同年龄小儿营养需求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饮食。
2.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腺病毒药物,可试用干扰素等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干扰素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病毒效应,不同年龄小儿使用干扰素的剂型、剂量等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规范,且要密切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对症治疗
退热:如患儿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为主,因低龄儿童使用退热药物需谨慎,物理降温可选用适宜的方法,如婴儿可松开包被、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方式和温度范围。
氧疗:对于有缺氧表现的患儿给予氧疗,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不同年龄小儿氧疗时要注意氧流量的调节及吸氧装置的选择,确保患儿吸氧舒适且有效纠正缺氧状态。
治疗并发症:若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呼吸衰竭时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心力衰竭时需使用相关药物等进行处理,在治疗并发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等特点,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