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特点及三类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症状分全身症状(发热,儿童高发且可能引发高热惊厥,成人相对轻;乏力,因对抗炎症消耗能量致不同年龄段恢复有差异;食欲不振,影响各年龄段营养摄入,各有应对饮食方法)和耳部症状(耳痛,早期有深部搏动或刺痛且小儿表现特殊;听力下降,因中耳积液等影响声音传导,不同年龄段表现及处理有别;耳鸣,低调间歇性,对老年人和儿童影响突出;耳溢液,鼓膜穿孔后流液,儿童穿孔情况相对多)。特殊人群提示包括关注儿童症状表现并按医嘱用药;治疗老人疾病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并注意耳部卫生;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必要用药时选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并遵医嘱。
一、全身症状
1.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尤其是儿童患者较为常见。婴幼儿可能由于体温过高出现高热惊厥。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全,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急性中耳炎时,更容易出现高热症状。而成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强,发热情况可能相对较轻,持续时间也可能较短。
2.乏力:患者可感到全身疲倦、无力,这是因为身体在对抗炎症时消耗了大量能量。不同年龄段患者因身体机能不同,乏力表现也有差异。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出现乏力后恢复相对较慢;儿童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乏力时可能表现为不爱活动、嗜睡等。
3.食欲不振:炎症刺激可能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儿童患者可能因为食欲差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病情恢复。因此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提供清淡、易消化且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少食多餐;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可选择更软烂、易吸收的食物。
二、耳部症状
1.耳痛:急性中耳炎早期,患者会出现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疼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咳嗽时耳痛会加重。小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用手抓耳等。儿童的耳部神经更为敏感,且耳道相对较窄,炎症导致的压力变化更容易引起明显疼痛;成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达能力较好,但疼痛也会影响生活质量。
2.听力下降:患者会自觉听力减退,听声音模糊。这是因为中耳积液或鼓膜充血肿胀,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儿童可能因为听力下降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力衰退,合并急性中耳炎时听力下降会更明显,需要及时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等。耳鸣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对于睡眠质量本身较差的老年人来说,耳鸣的影响可能更为突出;儿童可能因为耳鸣感到害怕和不适,需要家长多安抚、陪伴。
4.耳溢液:鼓膜穿孔后,会出现耳内流液,初为血水样,后变为黏脓性。流液后耳痛会有所减轻。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病菌更容易进入中耳,穿孔流液的情况相对较多;成人鼓膜相对更坚韧,穿孔概率相对较低。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表现,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抓耳等情况时,要警惕中耳炎可能。要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避免用力擤鼻。如需用药,要严格按照医嘱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药物,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急性中耳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肝肾负担。同时要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污水进入耳朵。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治疗急性中耳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耳道局部清洁等。如果必须用药,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