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股骨颈骨折术后应注意什么
骨折术后需从休息与体位、伤口护理、康复锻炼、饮食调理、定期复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卧床与体位注意事项、伤口观察与换药要求、不同时期康复锻炼方法、营养饮食与避免不良饮食、按要求定期复查及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一、休息与体位
1.卧床休息: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过早下地负重。一般来说,在骨折初期,应保持平卧位,可在患侧臀部下方垫薄枕,使髋关节轻度外展,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需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体位转换:如需侧卧,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两腿之间夹一软枕,避免患肢内收,一般建议在术后3个月内尽量避免患侧卧位。儿童患者术后体位也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确保骨折端稳定。
二、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若发现切口红肿、疼痛加剧或有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告知医生,警惕伤口感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需加强伤口观察,预防感染发生。
2.换药注意事项: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进行伤口换药,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换药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三、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术后1-2周):术后早期可进行足趾屈伸活动、踝关节泵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成年患者,每天可进行多次足趾屈伸和踝关节屈伸练习,每次5-10分钟;儿童患者可在家长帮助下进行轻柔的相关关节活动。
2.中期锻炼(术后2-3个月):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好转,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髋关节屈伸、外展等被动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成年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床边坐立、患肢抬高等训练;老年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3.后期锻炼(术后3个月以上):骨折基本愈合后,可逐步增加负重行走训练,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但要注意行走姿势和强度,避免再次受伤。儿童患者康复锻炼需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愈合进度进行个性化调整。
四、饮食调理
1.营养均衡:术后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钙是骨骼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吃豆制品、虾皮、海带等;维生素C、D等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可适当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及晒太阳。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饮食要易于消化。
2.避免不良饮食: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五、定期复查
1.复查时间:术后需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等都需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髋关节恢复状况。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快,复查频率可能相对更高。
2.复查内容:复查时主要通过X线观察骨折线愈合情况、股骨头位置等。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或给出进一步的生活建议。
六、预防并发症
1.深静脉血栓:术后长期卧床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除了通过早期康复锻炼预防外,还可穿着医用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对于老年、肥胖、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更要加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2.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儿童患者咳嗽咳痰能力较弱,家长要帮助其拍背排痰。
3.泌尿系统感染:指导患者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冲洗尿道,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患者因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要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