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前兆症状有哪些
帕金森病有运动方面和非运动方面的前兆症状。运动方面前兆有震颤(单侧上肢远端静止性“搓丸样”震颤,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等有关)和运动迟缓(动作缓慢、起步及步伐异常等,与基底节区神经传导通路受阻有关);非运动方面前兆有嗅觉减退(对气味感知下降,与脑内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影响嗅球等有关)、睡眠障碍(入睡难、多梦等,与多巴胺能系统受损影响睡眠觉醒调节通路有关)、便秘(排便异常,与自主神经系统受累致胃肠蠕动减慢有关)。
一、运动方面的前兆症状
(一)震颤
1.表现及特点:通常是单侧上肢远端开始出现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即安静时明显,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这种震颤常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频率约为46Hz。从年龄角度看,老年人出现此类震颤需警惕帕金森病可能,年轻人群若有类似情况也不能忽视,需进一步排查。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震颤的出现及发展。
2.机制:目前认为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导致基底节区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进而影响锥体外系功能有关。多巴胺缺乏使得对乙酰胆碱的抑制作用减弱,乙酰胆碱相对亢进,从而引发震颤等运动障碍表现。
(二)运动迟缓
1.表现及特点:患者动作变得缓慢,如穿衣、扣纽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困难,走路时起步困难,一旦起步,身体向前冲,步伐变小变慢,不能及时转弯等。在性别差异上,男性和女性可能并无明显不同,但在不同年龄层,老年人运动迟缓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本身活动能力相对下降,而年轻人出现运动迟缓则更应引起重视。有长期接触某些环境毒素(如农药等)病史的人群,运动迟缓出现的风险可能增加。
2.机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后,影响了基底节区的神经传导通路,使得运动相关的神经冲动传递受阻,导致运动启动、执行等过程出现迟缓。
二、非运动方面的前兆症状
(一)嗅觉减退
1.表现及特点:患者会发现自己对气味的感知能力下降,比如闻不到花香、燃气味等。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本身嗅觉就会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在非吸烟等因素影响下出现嗅觉减退,需警惕帕金森病可能。对于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嗅觉减退更应引起关注,因为有研究表明,嗅觉减退可能是帕金森病早期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且出现嗅觉减退的时间可能早于运动症状出现的时间。
2.机制: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可能先影响到与嗅觉相关的脑区,如嗅球等,从而导致嗅觉减退。
(二)睡眠障碍
1.表现及特点: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多梦、夜间易醒、睡眠中出现拳打脚踢等梦境相关的动作(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在年龄方面,老年人本身睡眠质量可能相对较差,但如果出现与以往不同的、较严重的睡眠障碍且伴有其他前兆症状时需警惕。对于有帕金森病遗传倾向的人群,睡眠障碍作为前兆症状之一需密切观察。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一个较特异的非运动前兆症状,约有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会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2.机制: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系统受损,影响了睡眠觉醒调节相关的神经通路,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
(三)便秘
1.表现及特点: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从生活方式看,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的人群便秘发生率较高,但如果是无明显生活方式诱因的便秘,且同时伴有其他帕金森病前兆症状时需注意。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蠕动相对缓慢,若出现长期便秘且逐渐加重,结合其他表现要考虑帕金森病可能。有研究发现,便秘可能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就已存在。
2.机制: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受累,影响了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导致肠道传输减慢,从而引起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