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哪些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和未固定关节活动度锻炼;中期开展肌肉等张收缩和骨折部位邻近关节活动度锻炼;后期进行负重锻炼及平衡和步态训练,各阶段针对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要求,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一、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2周)
1.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具体方法:在骨折部位近端和远端的肌肉进行主动收缩和放松,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例如,胫腓骨骨折后,患者可进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通过收缩腓肠肌、比目鱼肌等,促进肌肉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有助于骨折端的稳定,因为肌肉的收缩可以产生一定的应力刺激骨折部位。此锻炼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的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对于儿童来说,更易于配合进行,能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对于老年人,可维持肌肉力量,降低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废用性萎缩风险。
2.关节活动度锻炼(未固定关节)
具体方法:主要针对髋关节、膝关节等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屈伸活动。例如,术后1-2天,患者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小幅度屈伸,每次屈伸5-10次,每天3-4组。通过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可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维持关节的灵活性,防止关节僵硬。对于年轻患者,恢复能力较强,可适当增加活动幅度和次数;对于老年患者,应根据自身耐受程度,缓慢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疼痛和损伤。
二、中期功能锻炼(术后2-6周)
1.肌肉等张收缩锻炼
具体方法:在骨折部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肌肉的抗阻收缩。例如,患者可坐在床边,让小腿下垂,然后由他人给予一定阻力,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这种锻炼可以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因为等张收缩时肌肉长度发生变化,能更有效地刺激肌肉生长。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阻力的施加应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阻力强度,老年患者则应选择较小阻力,以保证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骨折部位邻近关节的活动度锻炼
具体方法:对于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可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伸幅度。例如,患者可借助健侧肢体辅助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每次屈伸幅度逐渐增大,但要在无痛范围内,每天进行3-5次,每次屈伸10-20次。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逐步扩大邻近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助于整体肢体功能的恢复。儿童患者在进行此锻炼时,家长需在旁协助,确保动作规范且安全;老年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较差,更需要缓慢、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幅度。
三、后期功能锻炼(术后6周以上)
1.负重锻炼
具体方法: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开始部分负重或完全负重。一般先在双拐辅助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例如,最初可先负重体重的1/3-1/2,每次行走5-10分钟,每天3-4次,然后根据骨折愈合的X线表现和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负重锻炼有助于恢复下肢的负重功能和步态,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开始负重的时间和负重程度应根据个体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年轻患者骨折愈合较快,可相对较早开始部分负重,老年患者则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及肢体耐受情况。
2.平衡和步态训练
具体方法:当患者能够较好地负重行走后,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例如,可在平地、台阶等不同地形上进行训练,练习单腿站立、重心转移等动作,同时纠正不良步态。通过平衡和步态训练,可提高患者下肢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儿童患者在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时,需要家长陪同,确保训练环境安全;老年患者由于平衡功能可能较差,训练时要选择平稳的场地,并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以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