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偏瘫的方法
恢复偏瘫常见方法有多种。物理治疗含运动疗法(如Bobath等技术下的关节、肌力等训练)与物理因子治疗(电刺激、温热疗法);作业治疗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者;康复工程适配辅助器具与矫形器;传统康复治疗有针灸(针刺特定穴位)、推拿;药物治疗用营养神经及控制基础病药物。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康复强度宜循序渐进,防跌倒;儿童康复尽早开始,采用适宜方式,谨慎用药;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要依病情制定训练方案并注意相关事项。
1.物理治疗:
1.1运动疗法:通过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等,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如在早期,患者肢体处于弛缓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关节挛缩,之后随着肌力恢复,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训练。运动疗法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表明,系统的运动疗法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
1.2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电刺激疗法,如功能性电刺激可刺激瘫痪肌肉,引发肌肉收缩,增强肌力;还有温热疗法,像蜡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这些治疗可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减轻疼痛。
2.作业治疗:着重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提高患者上肢的精细运动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例如,让患者进行抓握、捏取小物件等练习,提高手部功能。
3.言语治疗:若偏瘫患者伴有言语障碍,需进行言语功能评估和针对性治疗。治疗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失语类型、构音障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改善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4.康复工程:根据患者情况适配辅助器具,如偏瘫患者可使用手杖、轮椅等,提高其移动能力;还可佩戴矫形器,如足下垂患者可使用踝足矫形器,纠正异常步态,改善行走功能。
5.传统康复治疗:
5.1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上肢的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的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临床研究显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
5.2推拿:对偏瘫肢体进行推拿,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防止肌肉萎缩。手法包括揉法、滚法、按法等,由专业人员操作。
6.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如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对于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相应药物控制病情,防止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影响偏瘫恢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速度相对较慢。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强度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反应,如是否出现疲劳、心慌等不适,防止因过度训练导致身体损伤。同时,由于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要注意预防跌倒,训练环境应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
2.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偏瘫可能对其身心发育产生较大影响。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且治疗方法要符合儿童特点,如采用游戏化训练方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药物使用需谨慎,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训练强度要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调整,防止过度训练对生长发育造成损伤。
3.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心脏病的偏瘫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心脏功能,避免高强度运动加重心脏负担。训练前应进行心脏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防止因运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引发低血糖或高血糖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皮肤护理,预防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