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
慢性单纯性鼻炎可通过避免诱因、药物治疗、生理盐水洗鼻、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应对。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等环境及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注意鼻用减充血剂不宜长期用;生理盐水洗鼻有方法和频率要求;免疫治疗适用于特定变应原引起且药物治疗不佳的5岁及以上患者;手术治疗仅在保守治疗无效且有下鼻甲增生肥厚等情况时考虑,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治疗方式中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避免诱因
环境因素:对于有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患者,需尽量避免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粉尘多或刺激性气体(如吸烟产生的烟雾、化学工业废气等)的环境中。因为这些环境因素会持续刺激鼻腔黏膜,加重炎症反应。例如,长期暴露在PM2.5超标的环境中,会使鼻腔黏膜的防御功能受损,导致鼻炎症状加重。不同年龄的人群都需注意,儿童的鼻腔黏膜更娇嫩,受环境因素影响可能更明显;老年人的鼻腔黏膜功能也相对较弱,同样易受环境刺激。
过敏原:如果明确是由过敏原引起的慢性单纯性鼻炎,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等。不同性别在这方面的注意事项并无本质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对过敏原的接触方式和反应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到室内的尘螨等过敏原。
二、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发挥功效。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适用于各年龄段(需注意儿童使用的剂型和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存在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风险,如儿童长期使用可能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一定影响,但短期规范使用相对安全。
鼻用减充血剂:可缓解鼻塞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使用不超过7天。如麻黄碱滴鼻液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加重鼻腔黏膜的损伤。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应谨慎使用,因为其鼻黏膜更脆弱,更易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也需密切关注鼻腔黏膜的反应,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三、生理盐水洗鼻
方法: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一般使用专门的鼻腔冲洗器,将生理盐水缓慢注入一侧鼻腔,让生理盐水从另一侧鼻腔流出或从口腔吐出。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进行洗鼻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鼻腔黏膜,可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老年人若有鼻腔结构异常等情况,需先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洗鼻。
频率:可根据病情程度每天进行1-2次鼻腔冲洗,有助于维持鼻腔的清洁环境,促进鼻炎的恢复。
四、免疫治疗
适应证:对于由变应原引起的慢性单纯性鼻炎,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一般适用于年龄在5岁及以上的患者(具体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由医生评估)。其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的接触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反应。但免疫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五、手术治疗
适应证:一般慢性单纯性鼻炎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只有在经过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明显的下鼻甲增生肥厚,影响鼻腔通气等情况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手术应非常谨慎,因为儿童的鼻腔还在发育过程中,手术可能会对鼻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进行手术时,需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因为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