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最大区别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在定义与病理机制、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方面存在差异。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主要症状为疼痛及渐进性活动受限,检查各方向活动均受限,X线早期无异常后期有相应改变,MRI示软组织改变;肩袖损伤是肩袖肌腱的损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典型症状为肩外侧疼痛及上肢外展时无力,“落臂试验”等阳性,X线有间接征象,MRI是诊断金标准可显示肌腱撕裂情况
一、定义与病理机制差异
1.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囊纤维化、增厚,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多与肩关节退变、慢性劳损、外伤后固定等因素相关,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相对多见,生活中长期缺乏肩部活动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一般无明确的肩袖结构损伤,主要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性粘连。
2.肩袖损伤: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肩袖损伤是指这些肌腱的损伤,多因外伤、反复过度使用肩关节等引起,如摔倒时肩部着地、上肢外展过度等,病理上是肩袖肌腱的撕裂或部分损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随着年龄增长,肩袖退变加重,发病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生活中从事需要频繁肩关节外展、上举等活动的职业人群更易患肩袖损伤。
二、症状表现差异
1.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疼痛可逐渐加重,夜间明显,可放射至颈部、肘部等部位,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活动受限逐渐明显,表现为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困难,早期疼痛是主要表现,后期以活动受限为突出表现,且活动受限呈渐进性加重,年龄较大、长期肩部活动少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的情况。
2.肩袖损伤:典型症状是肩关节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肩外侧,尤其是上肢外展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肩关节无力,尤其是上肢外展时力量减弱,患者常能明确指出疼痛的具体部位,活动受限相对肩周炎有其特点,肩袖损伤时主动活动受限明显,而被动活动在早期可能影响不太大,但随着损伤加重,被动活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进行肩关节剧烈活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力量减弱的表现。
三、体格检查差异
1.肩周炎:在体格检查时,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以外旋、外展、上举最为明显,可能伴有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尤其是三角肌等,压痛可能广泛存在于肩关节周围,年龄较大且病程较长的患者肌肉萎缩可能更明显。
2.肩袖损伤:体格检查时,“落臂试验”阳性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即患者上肢外展90°,然后让其慢慢放下,不能缓慢放下而突然坠落为阳性,此外,“疼痛弧试验”也有一定特异性,即上肢外展60°-120°时出现疼痛,在此范围外疼痛减轻,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检查力度等,以更准确判断病情。
四、影像学检查差异
1.肩周炎: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可出现肩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等表现,MRI检查可发现肩关节囊增厚、滑膜充血等软组织改变,但一般无肩袖肌腱的连续性中断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大、怀疑肩周炎的患者,通过X线和MRI检查可明确软组织的炎性粘连情况,不同年龄段的肩周炎患者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因退变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2.肩袖损伤:X线检查可发现肩峰下钙化等间接征象,而MRI检查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撕裂部位、范围、程度等,如冈上肌肌腱撕裂等情况,对于有明确外伤史或怀疑肩袖损伤的患者,MRI检查是必做项目,不同年龄的肩袖损伤患者,MRI表现因肩袖退变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多因急性外伤导致损伤,而老年患者多因退变基础上的轻微损伤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