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因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等多种因素有关,症状有咽部不适等,检查见黏膜慢性充血等,治疗需消除致病因素等;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等,症状起病急,检查见黏膜急性充血等,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细菌感染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一、定义与病因
1.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病程长,症状顽固。其病因多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及辛辣食物等慢性刺激有关,另外,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例如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咽部组织导致炎症持续存在,多见于成年人,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用嗓、熬夜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2.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急性鼻炎。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等刺激、吸烟过度等因素易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因生活学习中的感染传播等因素患病。
二、症状表现
1.慢性咽炎:主要症状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常有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清晨刷牙时易出现刺激性干咳,因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成年人由于生活节奏等因素,症状可能会因劳累、饮食不规律等情况而波动,例如过度劳累后咽部异物感等不适可能加重。
2.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有疼痛,吞咽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个体差异及病原体不同有所不同,如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可能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全身症状相对可能更明显,体温可能较高,且因吞咽疼痛可能影响进食。
三、检查方法
1.慢性咽炎: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咽后壁有较多散在的淋巴滤泡,可融合成片状,咽侧索增厚,黏膜表面可有黏稠分泌物附着,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等检查手段可清晰观察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的上述改变,成年人通过常规的咽部检查即可初步判断,且检查过程相对较为简便。
2.急性咽炎: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表面有散在的白色点状渗出物,有时累及扁桃体,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等炎症指标变化,儿童进行检查时需注意安抚,避免因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四、治疗原则
1.慢性咽炎:治疗主要是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戒除烟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等。局部可用含漱液漱口,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也可含服喉片等,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谨慎操作,避免过度治疗对咽部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成年人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急性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多饮水、注意休息等,可适当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需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需注意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等情况),局部可用复方硼砂含漱液含漱,咽痛较剧烈或发热时可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更加谨慎,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