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出现腰腿痛
腰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构成,主要功能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灵活运动。腰腿痛产生机制包括机械压迫因素,如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致炎症水肿、严重时压迫脊髓致更广泛神经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因素,如突出组织引起局部炎症介质释放、受压神经根发生神经源性炎症加重疼痛;脊柱力学平衡失调因素,如突出破坏腰椎稳定性致肌肉紧张痉挛产生疼痛及影响下肢。
一、椎间盘的结构与功能基础
腰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构成,其主要功能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进行灵活的运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能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和正常生理曲度。
二、腰腿痛产生的机制
(一)机械压迫因素
1.对神经组织的压迫
当腰椎间盘发生突出时,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如髓核等)会压迫周围的神经根。例如,腰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直接挤压与之相邻的神经根。根据科学研究,神经根受到压迫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神经根水肿。水肿进一步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刺激,使得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腰腿部的疼痛。这种压迫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中均可发生,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腰部承受较大压力,椎间盘更容易发生退变突出,进而压迫神经根引发腰腿痛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有腰椎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椎间盘结构已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也更易出现突出压迫神经根的情况。
2.对脊髓的影响(少见但需考虑)
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脊髓,不过相对压迫神经根的情况较少见。脊髓受压后,会影响其传导功能,导致更广泛的神经功能障碍,除了腰腿痛外,还可能出现下肢肌力下降、二便功能障碍等,但这种情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所占比例较低。
(二)炎症反应因素
1.局部炎症介质释放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作为异物,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敏感性增加。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发生腰椎间盘突出,都会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过程。例如,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腰椎间盘突出后局部会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导致疼痛的产生。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缺乏运动等)的人群,其机体的炎症调节机制可能相对较弱,炎症反应可能会更加明显,从而使腰腿痛的症状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2.神经源性炎症
受压的神经根会发生神经源性炎症,神经纤维本身也会释放一些炎症相关物质,进一步加重疼痛。这种神经源性炎症会使神经对疼痛的感知更加敏感,形成一种疼痛的恶性循环,导致腰腿痛难以缓解。不同性别在这一机制中并无本质差异,但在病情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上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的人群,其神经对炎症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相对更容易出现神经源性炎症相关的腰腿痛症状。
(三)脊柱力学平衡失调因素
1.腰椎稳定性破坏
腰椎间盘突出后,破坏了腰椎原有的力学平衡。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在维持腰椎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突出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使得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改变,脊柱的稳定性下降。为了代偿这种稳定性的破坏,脊柱周围的肌肉会发生紧张、痉挛等改变。比如,腰部的竖脊肌等会过度收缩以试图维持脊柱的稳定,而长期的肌肉紧张痉挛会导致肌肉缺血、缺氧,进而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肌肉内的神经末梢,引起腰背部的疼痛,同时这种力学平衡的失调也会影响到下肢的神经和肌肉,导致下肢的疼痛不适。不同年龄的人群,其脊柱的代偿能力不同,年轻人相对代偿能力较强,但长期的力学失衡也会对其造成损伤;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本身腰椎的力学负担就较大,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后,力学平衡失调引发腰腿痛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