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神经根型颈椎病由颈椎退变等致神经根受压迫或刺激,有疼痛(颈部持续或间歇痛,上肢放射性刺痛或灼痛且活动时加重)、麻木(上肢相应区域麻木)、肌力下降(上肢持物无力)、反射异常(受累神经根对应腱反射改变)、颈部活动受限等表现,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有不同特点,中老年、长期不良姿势、有颈部外伤史或颈椎基础病史者易发病
一、疼痛症状
颈部疼痛:多数患者会出现颈部疼痛,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活动颈部时疼痛可能加重。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刺激了颈部的神经组织,导致颈部肌肉紧张以及神经受到牵拉等因素引起。例如,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因素可能诱发颈椎退变,进而引发颈部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典型的表现。疼痛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行放射,如颈5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臂外侧等部位;颈6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外侧、拇指、示指等部位;颈7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前臂背侧、中指等部位;颈8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内侧、小指等部位。这种放射性疼痛多为刺痛或灼痛,在咳嗽、打喷嚏、颈部活动时可加重。这是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后,异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导致相应支配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
二、麻木症状
上肢麻木:患者常出现上肢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感,麻木范围与放射性疼痛范围大致相同。麻木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感觉轻微的不适感,重者可影响肢体的感觉功能。例如,颈6神经根受压时,拇指、示指可能出现麻木;颈7神经根受压时,中指可能出现麻木等。这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后,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相应区域感觉异常。
三、肌力下降
上肢肌力减弱: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肢肌力下降的情况,表现为持物无力,严重时可能无法握住物品。例如,拿筷子、提东西等动作变得困难。这是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后,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肌肉力量减弱。肌力下降的程度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相关,受压越严重,肌力下降可能越明显。
四、反射异常
腱反射改变:受累神经根对应的腱反射可能出现异常。例如,颈5-6神经根受压时,肱二头肌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颈6-7神经根受压时,肱三头肌反射可能出现异常。腱反射的改变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后,神经传导通路受到影响,导致反射弧的功能异常。
五、其他表现
颈部活动受限:由于颈部疼痛以及神经根受压导致的肌肉紧张等因素,患者颈部活动可能受到限制,表现为颈部屈伸、旋转等活动不灵活。例如,转头时可能出现疼痛加剧或活动范围减小的情况。这是身体为了减轻神经根受压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的特点
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由于颈椎退变的发生率较高,所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儿童及青少年出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对较少,但如果有颈部外伤等病史,也可能发生。例如,青少年长期不正确的睡姿、坐姿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颈椎退变的风险,从而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
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特殊颈部姿势工作的人群中,发病情况可能因工作性质导致的颈部劳损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女性,由于颈部长期处于前屈姿势,可能更容易出现颈椎退变,进而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低头工作、玩手机、伏案学习等不良姿势的人群,颈部长期处于非生理弯曲状态,会增加颈椎的压力,加速颈椎退变,从而更容易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外,颈部外伤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颈部外伤史的人群,颈椎结构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续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风险增加。
病史方面:有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颈椎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这些基础病变会直接影响神经根的解剖结构,导致神经根受压或刺激的概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