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细菌感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中的PM2.5等颗粒物、化学刺激性气体)、生活方式因素(如过度用嗓的职业因素和不良用嗓习惯)、全身因素(如免疫力低下的年龄因素和慢性疾病影响)。
一、病毒感染
(一)常见病毒类型
1.柯萨奇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的一种,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夏季和秋季是其活跃时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柯萨奇病毒的侵袭引发急性咽炎。
2.腺病毒:有多种血清型,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腺病毒感染可通过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空气飞沫传播,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但儿童相对更易受影响,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对腺病毒的抵御能力较差。
二、细菌感染
(一)常见细菌种类
1.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发急性咽炎较为常见的细菌病原体。该细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疲劳、受凉等情况,容易侵入咽部引发感染。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多见,这与他们的社交活动频繁、接触病原体机会增多以及此年龄段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有关。
2.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当咽部黏膜存在微小损伤时,葡萄球菌容易定植并引发感染,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人群,咽部黏膜的抵抗力可能下降,更容易受到葡萄球菌的侵袭导致急性咽炎。
三、环境因素
(一)空气污染
1.PM2.5等颗粒物:长期暴露在含有高浓度PM2.5等颗粒物的环境中,这些颗粒物会刺激咽部黏膜,导致咽部黏膜的防御功能受损。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或交通繁忙的城市,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居民患急性咽炎的风险相对增加。对于长期处于此类环境中的人群,如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等,需要更加注意防护,以减少咽部受到刺激的机会。
2.化学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在一些化工厂周边或新装修且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可能存在这些化学刺激性气体。它们会直接损伤咽部黏膜上皮细胞,破坏咽部的正常防御屏障,从而引发急性咽炎。对于新装修房屋的居住者,应确保充分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以降低化学刺激性气体对咽部的损害。
四、生活方式因素
(一)过度用嗓
1.职业因素: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用嗓,咽部黏膜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咽部黏膜损伤。例如教师连续授课数小时后,咽部黏膜可能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增加了患急性咽炎的可能性。这类人群应注意合理用嗓,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用嗓对咽部造成损伤。
2.不良用嗓习惯:有些人经常大声喊叫、长时间唱歌等,这会使咽部肌肉过度疲劳,黏膜受到剧烈摩擦,容易引发急性咽炎。青少年群体中部分人有过度用嗓的不良习惯,如过度参与K歌等活动,需要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用嗓习惯。
五、全身因素
(一)免疫力低下
1.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例如儿童在换季时更容易因为免疫力相对低下而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引发急性咽炎;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时,也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增加患急性咽炎的风险。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和老年人,应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慢性疾病影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其全身状况较差,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到影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咽部组织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受限,身体整体抵抗力下降,这些患者患急性咽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来降低急性咽炎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