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时外阴瘙痒怎么回事
月经期间外阴瘙痒原因多样,包括局部感染(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等多种病症)、过敏反应(如卫生巾、卫生棉条、化纤内裤过敏)和其他因素(局部皮肤病变、全身系统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不同人群应对时各有注意要点,育龄期女性需调节情绪,免疫力低的女性要增强锻炼,绝经后女性要注重外阴清洁护理;瘙痒较轻可采取非药物干预,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幼龄女童出现瘙痒需更谨慎处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局部感染
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在月经期间容易大量繁殖,这是因为月经期间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阴道内的酸碱度也会发生变化,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患病后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会坐卧不宁,同时还会出现白带增多,白带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2.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月经前后阴道pH值会发生变化,月经后接近中性,这有利于滴虫的生长繁殖。感染后可出现外阴瘙痒,伴有泡沫样黄绿色白带,还可能有异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
3.细菌性阴道病:正常阴道菌群失调所致。月经期间,经血可能会改变阴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引发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带有鱼腥臭味的白带增多,外阴也可能有轻度瘙痒或灼热感。
4.外阴炎:月经期间如果不注意外阴清洁,经血、尿液、粪便等污染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发外阴炎。外阴炎的症状为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在活动、性交、排尿及排便时症状可能加重。
5.蛲虫感染:主要发生于幼女。蛲虫会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可能会爬至外阴部,导致外阴瘙痒。由于幼女卫生习惯可能较差,且防护能力弱,更容易感染蛲虫。
二、过敏反应
1.卫生巾过敏:部分女性可能对卫生巾的材质过敏,如卫生巾中的绒毛浆、香料、橡胶等成分。使用后可能很快出现外阴瘙痒、皮疹等症状,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
2.卫生棉条过敏:卫生棉条如果长时间不更换或材质不适合,会对外阴及阴道黏膜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引发外阴瘙痒,可能伴有阴道黏膜的烧灼感。
3.化纤材质内裤过敏:有些女性喜欢穿着化纤材质的内裤,这种内裤透气性差,月经期间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容易滋生细菌,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外阴瘙痒。
三、其他因素
1.局部皮肤病变:外阴湿疹可在月经期间出现或加重,表现为外阴部位的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伴有剧烈瘙痒。股癣累及外阴时,也会引起外阴瘙痒,其特点是边界较清楚,有环状或半环状的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等。
2.全身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较高,月经期间经血与尿液混合,会对外阴皮肤产生刺激,从而引发外阴瘙痒。另外,患有黄疸、贫血等疾病的女性,由于身体整体状况较差,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
3.精神心理因素:有些女性在月经期间精神会比较紧张、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导致外阴瘙痒。这种瘙痒通常较为顽固,且容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
不同人群在应对月经时外阴瘙痒应注意不同问题。育龄期女性通常生活压力较大,精神因素导致瘙痒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平时运动较少、免疫力较低的女性,更容易受到细菌或真菌的感染,要注意增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而绝经后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黏膜变薄、萎缩,更容易发生感染和过敏,月经期间要更加注意外阴的清洁和护理。如果瘙痒较轻,女性可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保持外阴清洁,用温水清洗外阴,但要避免过度清洗破坏阴道的自净功能;选择宽松、纯棉的内裤和质量可靠、透气性好的卫生巾,并勤更换。若瘙痒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就医前不要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幼龄女童出现外阴瘙痒需更加谨慎,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避免家长自行处理不当延误病情。因女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