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结核
腰椎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病,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相应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低热、盗汗等)和局部症状(疼痛、活动受限、畸形),诊断靠影像学(X线、CT、MRI)和实验室检查(PPD试验、血沉),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肿瘤鉴别。
一、定义
腰椎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腰椎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行传播等途径到达腰椎部位,在局部引起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腰椎结核的直接病原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或经呼吸道等途径侵入的结核分枝杆菌容易定植在腰椎部位。例如,当机体因劳累、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等导致免疫力降低时,结核分枝杆菌就有机会在腰椎局部繁殖生长。
2.病理过程: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腰椎后,首先引起局部的渗出性炎症,之后会出现干酪样坏死等病理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腰椎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累及周围软组织等。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会产生一系列全身性的表现,低热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代谢产物等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盗汗是因为结核毒素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乏力、消瘦则是由于机体消耗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还会有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不易缓解。
2.局部症状
疼痛:早期多为腰部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可出现夜间痛等情况。疼痛是由于病变刺激腰椎周围的神经组织等引起。
脊柱活动受限:患者腰部活动会受到限制,表现为弯腰、转身等动作困难,这是因为腰椎病变导致局部疼痛和肌肉痉挛等原因所致。
畸形: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腰椎后凸畸形等,这是由于腰椎骨质破坏、椎体塌陷等因素引起脊柱的力学结构改变导致。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等情况,但X线对于早期病变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的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骨质破坏等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腰椎骨质破坏的细节、脓肿的形成等情况,对于早期发现病变以及判断病变范围等有重要价值。例如可以准确看到椎体骨质的细微破坏、周围软组织中的脓肿情况等。
MRI检查:是诊断腰椎结核较为敏感的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骨髓内的病变,还能显示椎间盘、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等。在疾病早期,MRI就可以发现椎体骨髓的信号改变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阳性结果提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因为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阴性。不同年龄人群的PPD试验结果解读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PPD试验结果的判读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血沉(ESR):腰椎结核患者血沉通常会加快,血沉加快反映了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血沉升高也可见于其他炎症性疾病等,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五、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影像学上主要是椎间盘的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等,而腰椎结核有结核相关的全身症状以及骨质破坏等特异性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可以鉴别。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CT、MRI等一般不会有骨质破坏等结核相关表现。
2.腰椎肿瘤:腰椎肿瘤也可出现腰痛、脊柱破坏等表现,但腰椎肿瘤一般无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中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检查等可以鉴别。例如腰椎肿瘤的CT、MRI表现可能有占位性病变等不同特征,病理检查可明确是肿瘤细胞还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