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症状传染吗
腮腺炎分为流行性和化脓性,前者有腮腺肿大等症状且具传染性,后者一般无传染性;可通过疫苗接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预防;患者需隔离休息、注意饮食护理和局部护理。
一、腮腺炎的症状
腮腺炎主要分为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等类型。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症状为腮腺肿大,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疼痛及触痛,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剧。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40℃不等,同时伴有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化脓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热、痛,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二、腮腺炎的传染性
1.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传染源为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餐具、玩具等间接传播。从潜伏期后期至发病后5天左右均具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暴发流行。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后发病的风险较高,且一旦感染,可能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在家庭中,如果有儿童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应注意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未感染且未接种疫苗的成员。
2.化脓性腮腺炎的传染性
化脓性腮腺炎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它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常是由于患者自身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导致腮腺导管阻塞,细菌入侵引起感染,并非由病原体的传播导致他人患病。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局部的炎症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三、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
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一般建议儿童在18~24月龄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效降低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风险。对于未接种过疫苗且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的儿童,可在接触后尽快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一般建议在接触后72小时内接种效果较好。
对于成年人,如果既往没有患过流行性腮腺炎且没有接种过疫苗,也可以考虑接种疫苗来预防。
2.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3.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尽量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让患者隔离治疗,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患者使用的餐具、毛巾等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
四、腮腺炎患者的护理
1.隔离休息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严格隔离,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般需要隔离2~3周。这样可以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也有利于患者自身的恢复。在隔离期间,患者应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确保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护理
患者应食用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避免食用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会刺激腮腺分泌唾液,加重腮腺肿痛。例如,可以给患者食用米粥、面条、鸡蛋羹等食物。同时,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多喝温开水,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毒素的排出。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避免过热或过硬的食物刺激口腔和腮腺。
3.局部护理
可以用冷毛巾局部冷敷腮腺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日3~4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时要注意毛巾的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皮肤。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睡前用生理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帮助其漱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