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与外耳道湿疹区别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发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儿童因咽鼓管特点更易发病,症状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耳部检查鼓膜有相应表现,需询问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必要时行颞骨CT检查;外耳道湿疹是外耳道皮肤变态反应性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诱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症状有剧烈瘙痒、耳部渗出等,耳部检查外耳道皮肤有相应表现,需询问过敏原接触史,儿童皮肤娇嫩易发病,成人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二者可通过病史、耳部检查等鉴别。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儿童因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等因素相对更易发病,比如儿童咽鼓管短、平、宽,更容易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外耳道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外耳道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过敏原接触、局部刺激、精神因素等均可诱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生活中接触如化妆品、染发剂、鱼虾等过敏原时易触发。
二、症状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下降:多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如叫名字没反应等,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自述听力减退。
耳痛:一般为轻微耳痛,儿童可能表现为抓耳、哭闹等,成人可能诉说耳内闷胀感或钝痛。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噼啪”声等,儿童可能不易表述,家长可观察到其耳部异常响动相关表现。
外耳道湿疹
瘙痒:剧烈瘙痒是外耳道湿疹的突出症状,儿童会不自觉搔抓耳部,成人则会频繁搔抓外耳道以缓解瘙痒。
耳部渗出:急性湿疹可出现外耳道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有渗出液,慢性湿疹则表现为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等。
其他:可伴有外耳道皮肤红肿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影响听力,但一般听力下降程度相对分泌性中耳炎较轻。
三、耳部检查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中期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短突明显外突,鼓室积液时鼓膜呈琥珀色或橘黄色,若有积液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听力测试:纯音听阈测试显示传导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多呈B型或C型图。
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皮肤:急性湿疹可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斑、粟粒状丘疹、小水疱,水疱破裂后有浆液性渗出,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慢性湿疹可见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皲裂、脱屑,局部皮肤颜色加深、色素沉着等。
听力:一般听力测试多无明显异常,除非湿疹累及鼓膜影响传导功能时可能有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但相对分泌性中耳炎轻。
四、鉴别诊断要点
病史询问
分泌性中耳炎:需询问上呼吸道感染史、腺样体肥大情况等,儿童要关注是否有长期鼻塞、流涕等影响咽鼓管功能的情况。
外耳道湿疹:需询问过敏原接触史,如近期是否接触新的化妆品、衣物材质等,是否有食用易过敏食物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分泌性中耳炎:必要时可行颞骨CT检查,了解中耳腔情况,看是否有积液、乳突气房等情况,儿童行CT检查需注意辐射防护。
外耳道湿疹:一般无需影像学检查,主要通过耳部外观及皮肤表现来诊断。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咽鼓管短平宽,更容易受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影响发病,家长要注意儿童感冒后的耳部情况,若儿童出现听力减退、耳痛等要及时就医,且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
外耳道湿疹:儿童皮肤娇嫩,接触过敏原后更易引发外耳道湿疹,要注意儿童耳部卫生,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某些材质的耳饰等,瘙痒时避免儿童过度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成人
分泌性中耳炎:成人发病多与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相关,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积极治疗鼻炎等,避免病情反复影响听力等。
外耳道湿疹:成人发病可能与工作环境接触刺激性物质、精神压力大等有关,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积极治疗可能的过敏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