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方法有哪些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盆底肌训练(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症状,注意不同人群适度调整强度)、生物反馈疗法(利用设备将盆底肌信息转化为信号助患者更准控制盆底肌,不同情况患者需调整方式强度)、电刺激疗法(电流刺激促进盆底肌收缩恢复功能,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手术治疗有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通过放置吊带提拉尿道增闭合压力,适用于非手术效果不佳患者,需评估手术风险及术后观察)、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悬吊膀胱尿道增尿道阻力,适用于合适患者,术前需了解盆腔情况,术后关注排尿及并发症)。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盆底肌训练
1.原理:通过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来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训练可以增加尿道闭合压,从而减少腹压增加时尿液的漏出。多项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规范的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例如,有研究对一定数量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盆底肌训练跟踪,发现约一定比例的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2.方式:患者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进行收缩和放松训练。收缩盆底肌持续3秒以上,然后放松,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进行34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以进行盆底肌训练,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训练强度。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盆底肌训练时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压升高等不良情况。
(二)生物反馈疗法
1.原理:利用生物反馈设备将盆底肌的肌电活动等信息转化为可感知的信号(如声音、图像等),帮助患者更准确地感知和控制盆底肌的收缩。通过这种反馈,患者能够学会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式,从而增强训练效果。研究显示,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比单纯的盆底肌训练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实施: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借助生物反馈仪器进行训练。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以接受生物反馈疗法,但儿童由于配合度等问题可能需要更具趣味性的引导方式。对于有认知障碍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调整生物反馈的方式和强度,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电刺激疗法
1.原理: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促进盆底肌的收缩和恢复其神经支配功能。电刺激可以增加盆底肌的肌力和协调性,从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相关研究表明,电刺激疗法对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盆底肌的功能。
2.应用:电刺激疗法可以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通过放置电极等方式对盆底肌进行刺激。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都可能适用,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评估,因为电刺激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该疗法。
二、手术治疗方法
(一)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
1.原理:通过在尿道中段放置吊带,在腹压增加时提拉尿道,从而增加尿道的闭合压力,达到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该手术经过大量临床研究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多项临床研究显示,TVT手术的成功率较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经过规范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心肺疾病等)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手术前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有无排尿困难、出血等并发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
1.原理:将膀胱尿道悬吊起来,增加尿道的阻力,防止尿液漏出。该手术有一定的历史,但仍在临床中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经过长期临床观察。研究表明,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对部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并发症相对需要关注。
2.适用与注意:适用于合适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于有盆腔手术史、解剖结构复杂等情况的患者,手术难度和风险可能增加。手术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盆腔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排尿情况、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