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婴儿病毒性腹泻主要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呈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伴呕吐、腹痛)、全身症状(发热、脱水、体重下降)及其他症状(呼吸道症状、乳糖不耐受)。治疗方法有饮食调整(母乳喂养继续,人工喂养按需调整,出现乳糖不耐受换无乳糖配方奶粉)、液体疗法(依脱水程度选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药物治疗(用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调节剂及对症治疗药物)及其他治疗(腹部保暖、臀部护理)。特殊人群即婴儿,家长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一、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症状
1.胃肠道症状:腹泻是主要表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余次甚至更多,大便性状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脓血和黏液。同时,常伴有呕吐,初期呕吐较为频繁,之后可能有所缓解。部分婴儿还会出现腹痛,由于婴儿无法准确表达,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烦躁,尤其在排便前哭闹加剧。
2.全身症状:患病婴儿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可出现高热。发热一般持续3天左右,随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由于腹泻和呕吐导致体液丢失,婴儿可能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表现为精神稍差、皮肤弹性略降低、口唇黏膜稍干燥、眼窝及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时精神萎靡、皮肤弹性明显降低、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则出现精神极度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口唇黏膜极干燥、眼窝及前囟深陷、哭时无泪、尿量极少或无尿,还可能伴有休克症状,如皮肤花纹、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此外,婴儿还可能因进食减少和营养丢失而出现体重下降。
3.其他症状:部分婴儿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这是因为引起腹泻的病毒,如轮状病毒等,除侵犯肠道外,还可能侵犯呼吸道。另外,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导致乳糖不耐受,使腹泻症状加重。
二、婴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方法
1.饮食调整: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婴儿恢复。人工喂养的婴儿,6个月以内可继续喂配方奶,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添加米汤、粥等易消化的辅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若婴儿出现乳糖不耐受,可暂时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粉。
2.液体疗法:预防和纠正脱水是治疗婴儿病毒性腹泻的关键。轻度脱水可采用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按照说明书冲调后,少量多次喂给婴儿。中度脱水时,若婴儿能够口服,也可先尝试口服补液盐,若口服困难或脱水症状无明显改善,则需静脉补液。重度脱水必须立即静脉补液,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婴儿的脱水症状改善情况,如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
3.药物治疗:可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它能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病原体和毒素的侵袭,促进肠黏膜的修复。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对于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的婴儿,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适用年龄,避免使用可能对婴儿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4.其他治疗:注意腹部保暖,可适当使用热水袋或温热的毛巾敷在婴儿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婴儿皮肤。保持婴儿臀部清洁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涂抹护臀膏,防止红臀的发生。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婴儿由于年龄小,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病毒性腹泻治疗过程中有诸多注意事项。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变化,如腹泻次数、大便性状、体温、精神状态、尿量等,若出现症状加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脱水症状无改善、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药物使用方面,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病毒性腹泻使用抗生素通常无效,反而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加重腹泻症状。在饮食调整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根据婴儿的消化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避免过度喂养。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婴儿的奶瓶、餐具等要定期消毒,家长在接触婴儿前后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