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徐动型脑瘫症状
手足徐动型脑瘫具有特定的症状表现,在不自主运动方面有自主运动时缓慢无目的手足徐动样动作及面部怪异表情等,姿势与肌张力上存在姿势异常和肌张力波动变化;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儿期运动发育落后、吃奶等有问题,幼儿期不自主运动等更明显;其对生活方式有日常活动受限、社交受影响等影响,在人文关怀方面家庭需耐心关爱照护,社会应提供支持理解营造包容环境。即:手足徐动型脑瘫有着不自主运动、姿势与肌张力等方面的症状表现,不同年龄段有不同体现,且对患儿生活方式有不良影响,在人文关怀上家庭要耐心照护、社会需提供支持营造包容环境。
一、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症状表现
(一)不自主运动方面
1.运动时的异常表现
在进行自主运动时,会出现难以控制的、缓慢且无目的的手足徐动样动作。例如,患儿在尝试抓取物品时,手部会出现扭曲、伸展等不协调且无规律的运动,这种运动往往是缓慢进行的,与正常儿童精准、快速的抓取动作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因为患儿的锥体外系受损,导致基底核功能异常,使得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难以协调,从而产生不自主的运动。
面部肌肉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面部怪异的表情,如挤眉弄眼、吐舌等不自主的动作,这会影响患儿的面部外观和正常的面部表情交流功能。
(二)姿势与肌张力方面
1.姿势异常
由于不自主运动的影响,患儿的姿势通常不稳定。例如,在卧位时,可能会出现身体扭曲的姿势;坐位时,难以保持正直的坐姿,常出现身体向一侧倾斜或摇晃的情况。这是因为肌肉的不协调运动导致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重力平衡姿势。
2.肌张力变化
肌张力可能表现为波动变化,时而增高,时而降低。当肌张力增高时,患儿的肢体可能会出现僵硬感;而肌张力降低时,肢体则显得松软。这种肌张力的不稳定状态进一步加重了运动的不协调程度。例如,患儿的上肢在肌张力降低时可能会过度下垂,而在肌张力增高时又会出现过度屈曲或伸展的异常状态。
二、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差异
(一)婴儿期
1.早期表现
在婴儿期,可能会发现患儿的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落后。比如,正常婴儿在34个月时能较好地抬头,而手足徐动型脑瘫婴儿可能抬头延迟。此外,患儿在吃奶时可能会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口腔周围肌肉的不自主运动影响了正常的吸吮和吞咽功能。同时,患儿的肢体活动可能较为僵硬或松软,与正常婴儿灵活的肢体活动不同。
(二)幼儿期
1.运动与姿势进一步体现
到了幼儿期,患儿的不自主运动更加明显。行走时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如呈蹒跚步态,双脚运动不协调,左右摇晃。在进行精细运动时,如用手指捏取小物品,会表现出明显的困难,手部的不自主运动使得难以完成精准的捏取动作。姿势异常也更加显著,坐位、立位时的姿势不稳定情况更为突出,可能需要借助外力才能维持相对正常的姿势。
三、对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及人文关怀提示
(一)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日常活动受限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不自主运动和姿势异常会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例如,穿衣、洗漱等自我照顾活动难以独立完成,需要他人协助。这不仅限制了患儿的自主生活能力,还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
2.社交方面的影响
在社交方面,由于面部表情和运动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患儿在与他人交流时出现障碍,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其他儿童可能会因为患儿的异常表现而产生误解或距离感,这对患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极为不利。
(二)人文关怀提示
1.家庭照护方面
对于家庭照护者来说,需要给予患儿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在帮助患儿进行日常活动时,要轻柔、缓慢,避免因操作不当给患儿带来额外的不适或伤害。例如,在帮助患儿穿衣时,要根据患儿的肢体运动特点,缓慢地进行衣物的穿脱,同时要鼓励患儿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增强其自信心。
2.社会支持方面
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例如,在教育场所应为患儿提供特殊的支持环境,帮助其融入集体生活。社区可以组织一些针对特殊儿童的活动,促进患儿与正常儿童的交流互动,同时也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情况,减少歧视和误解,为患儿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