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分为前驱期、腮腺肿大期和并发症期。前驱期部分患者在腮腺肿大前12天有轻微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肌肉酸痛等,持续12天,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家长观察,老年人症状更明显且易出现并发症;腮腺肿大期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23天达高峰,45天消退,还伴有发热、腮腺管口红肿、疼痛等,儿童、孕妇和有慢性疾病患者需特别关注;并发症期,青春期后男性可能出现睾丸炎,女性可能出现卵巢炎,还可能出现胰腺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等,儿童脑膜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老年人出现并发症风险高、预后差。
一、前驱期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部分患者在腮腺肿大前12天可能出现前驱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较为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少数患者体温可超过39℃,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发热出现烦躁、哭闹等表现;还可能伴有头痛,这会让患者感到头部隐痛或胀痛,影响日常活动和休息;乏力使患者感到疲倦、没有精神,活动耐力下降;食欲缺乏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和腰背部位,这会导致活动时疼痛加剧。
2.持续时间:前驱期一般持续12天,但也有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直接进入腮腺肿大期。
3.特殊人群情况: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身不适,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和进食情况。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前驱症状相对更明显,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需要更加关注。
二、腮腺肿大期临床表现
1.腮腺肿胀特点
部位: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14天后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
质地与外观:肿大的腮腺质地坚韧,有弹性感,表面皮肤紧张发亮,但多不红,局部有轻触痛。在张口、咀嚼(尤其是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会加剧。
发展过程:腮腺肿大在23天达到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2.其他伴随症状
发热:在腮腺肿大期,发热症状可能持续或加重,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可持续数天,一般在1周左右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高热出现惊厥等情况。
腮腺管口变化:可见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处)红肿,但挤压腮腺无脓性分泌物溢出,这是与化脓性腮腺炎鉴别的重要点。
疼痛:除了腮腺局部疼痛外,患者可能还会感到颌下、颈部疼痛,这是因为炎症可能波及周围组织和淋巴结。
3.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由于腮腺肿胀可能影响进食和咀嚼,家长应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孕妇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的患者,病情可能更为严重,恢复时间可能更长,需要加强病情观察和治疗。
三、并发症相关临床表现
1.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的男性患者,发生率约为20%30%。一般在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出现,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胀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阴囊皮肤发红、水肿,睾丸肿大,触痛明显。部分患者可发生睾丸萎缩,影响生育功能,但大多数患者为单侧受累,故很少引起不育。
2.卵巢炎:青春期后的女性患者发生率约为5%7%。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压痛,月经周期可能紊乱。一般不影响生育,但在患病期间需要注意休息和观察症状变化。
3.胰腺炎:发生率约为5%,儿童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大后37天,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和压痛,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血、尿淀粉酶升高。
4.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5%,儿童多于成人。一般在腮腺肿大后45天出现,也可先于腮腺肿大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惊厥、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升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5.特殊人群情况:儿童发生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时,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呕吐和囟门情况(婴儿)。老年人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预后可能较差,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