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时期因炎症反复刺激等致腺样体病理性增生,引发鼻堵、张口呼吸等症状,有局部和全身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药物、观察等待)和手术,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要防上呼吸道感染,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依具体情况个性化处理
一、定义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指儿童时期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等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可伴睡眠打鼾、听力下降等表现的一种疾病。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外观呈橘瓣状。
二、病因
1.炎症因素
儿童时期鼻咽部的炎症,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反复刺激腺样体,导致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例如,反复的鼻窦炎发作,炎性分泌物不断刺激腺样体,使其充血、水肿,进而逐渐肥大。
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如咽部扁桃体炎、咽炎等,炎症可波及腺样体,引发腺样体肥大。
2.过敏因素
儿童若属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可引起腺样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腺样体增生肥大。过敏反应会使腺样体组织中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长期如此则会造成腺样体肥大。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鼻部症状:鼻塞为主要症状,由于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患儿可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时鼾声较大。长期张口呼吸还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同时,因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易并发鼻窦炎。
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例如,患儿可能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
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咽喉部及下呼吸道,可引起阵咳,易并发气管炎等。患儿可能经常咳嗽,且咳嗽症状较为顽固,经一般治疗效果不佳。
2.全身症状
因长期鼻塞、张口呼吸,导致慢性缺氧,患儿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身材矮小、营养不良、智力发育迟缓等。同时,夜间睡眠质量差,可出现夜惊、磨牙、遗尿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间接鼻咽镜检查,可观察到鼻咽部有橘瓣状的腺样体组织,堵塞后鼻孔。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鼻内镜检查,以更清晰地查看腺样体的大小、堵塞程度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鼻咽侧位片:可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一般认为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之比超过0.6即为腺样体肥大。
CT或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腺样体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及其并发症有重要价值。例如,可清晰看到腺样体是否压迫咽鼓管等结构。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腺样体肥大,且有相关炎症表现的患儿,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轻腺样体的炎症水肿。如果伴有过敏因素,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因素,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观察等待: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复查,观察腺样体肥大的变化情况。在此期间,要注意增强儿童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腺样体肥大的症状。
2.手术治疗
对于腺样体肥大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出现明显的鼻塞、睡眠打鼾、听力下降等症状,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的患儿,应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式主要有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等。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需要综合评估患儿的病情后由医生决定。例如,当患儿出现反复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上呼吸道感染更容易诱发腺样体的炎症反应,导致腺样体肥大加重。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睡眠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如夜间睡眠打鼾明显、张口呼吸等,应及时带儿童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确保儿童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