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尿潴留的原因是什么
尿潴留分为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不同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事项。机械性梗阻原因包括尿道狭窄(如尿道损伤后瘢痕致狭窄,男性更易发生)、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常见)、膀胱结石(可致排尿中断)、尿道结石(嵌顿尿道致排尿困难)、肿瘤(如膀胱、前列腺、尿道肿瘤阻塞尿路);动力性梗阻原因有神经源性膀胱(因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影响膀胱神经支配)、药物副作用(如抗胆碱能等药物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低钾血症(影响膀胱逼尿肌功能)、麻醉(手术麻醉抑制神经系统致术后尿潴留);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和基础病风险高,要定期体检、注意用药;女性怀孕后期和绝经后会有排尿问题,需注意活动和避免憋尿;儿童先天性疾病易致尿潴留,家长要观察排尿;有手术史患者要观察排尿,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糖、定期检查、适当锻炼。
一、机械性梗阻
1.尿道狭窄:尿道损伤、感染、先天性尿道狭窄等情况可导致尿道管径变窄,阻碍尿液排出。例如,尿道骑跨伤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可使尿道管腔狭窄,影响尿液通过。男性因尿道较长且有生理弯曲,发生尿道狭窄的概率相对女性较高。对于有尿道损伤史的患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2.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引起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使尿道阻力增加,导致尿液排出困难。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一般在50岁以后开始出现症状,到60岁左右症状更加明显。
3.膀胱结石:结石可阻塞膀胱出口,妨碍尿液顺利进入尿道。患者可能有排尿中断的表现,改变体位后又可继续排尿。长期憋尿、尿路感染等因素容易诱发膀胱结石。
4.尿道结石:结石嵌顿在尿道内,导致尿液无法正常通过。常见于男性后尿道,患者会有明显的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5.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尿道肿瘤等可直接阻塞尿路,或侵犯周围组织导致尿路梗阻。中老年人患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警惕。
二、动力性梗阻
1.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脑血管意外等可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引起尿潴留。脊髓损伤患者因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功能障碍,常出现排尿异常。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影响膀胱功能。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阿片类镇痛药等可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导致尿潴留。老年人可能因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发生药物副作用引起尿潴留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使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胃肠道痉挛时,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的不良反应。
3.低钾血症:体内钾离子浓度过低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包括膀胱逼尿肌。严重呕吐、腹泻、长期使用利尿剂等情况可导致低钾血症。患者除了有尿潴留的表现外,还可能有乏力、腹胀等症状。
4.麻醉:手术麻醉可抑制神经系统,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导致术后尿潴留。尤其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后,这种情况更为常见。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活动受限等因素,也会加重排尿困难。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发生尿潴留的风险较高。应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出现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尿潴留的药物。
2.女性:虽然女性尿道较短,发生机械性梗阻的概率相对较低,但怀孕后期增大的子宫可压迫膀胱和尿道,导致排尿不畅。孕妇应注意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憋尿。此外,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也可能出现排尿异常。
3.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等先天性疾病是儿童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排尿情况,如发现孩子排尿费力、尿频、尿急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膀胱功能的药物。
4.有手术史的患者:术后要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尤其是接受盆腔手术、脊柱手术等可能影响泌尿系统神经或结构的患者。如果出现尿潴留,应及时采取措施,如诱导排尿、导尿等。
5.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