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和咽炎有什么区别
慢性支气管炎与咽炎在定义、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有相应表现,治疗分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炎症,分急性和慢性,症状不同,检查及治疗有别,不同人群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吸烟者和过敏体质者需特别关注。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因感染、吸烟、大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过敏等因素引起,主要发病部位在气管、支气管。
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环境因素(如干燥、粉尘、化学气体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用嗓、长期吸烟饮酒)等引起,发病部位主要在咽部。
二、症状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症状加重,可常年存在。咳嗽一般晨间明显,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
咽炎: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差异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晚期可出现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70%,MMER(最大呼气中期流速)降低等通气功能障碍表现。血液检查急性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咽炎:急性咽炎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表现。
四、治疗原则差异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镇咳祛痰药物有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平喘药物有氨茶碱、沙丁胺醇等。缓解期主要是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
咽炎:急性咽炎病毒感染所致者,一般对症处理即可,如多饮水、休息等,也可局部使用漱口水(如复方硼砂溶液)含漱;细菌感染所致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过敏者可用头孢菌素类)。慢性咽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等,局部可用含漱液(如呋喃西林溶液)、含片(如度米芬含片)等。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少见,多与感染及呼吸道解剖特点有关,治疗时需注意避免使用过多镇咳药物,以防影响痰液排出,可选用儿童适用的祛痰药物,如小儿氨溴索口服液等,且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免疫力。儿童咽炎多因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所致,要注意让儿童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用嗓,如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病情易反复,治疗时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注意呼吸功能变化,缓解期可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等,以改善肺功能。老年人咽炎多与全身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治疗时要兼顾基础疾病,注意局部用药对全身的影响,保持口腔卫生,清淡饮食。
吸烟者:无论是慢性支气管炎还是咽炎,吸烟者都是高危人群,吸烟会加重呼吸道黏膜损伤,导致炎症加重,所以吸烟者无论是患病期间还是康复期都应严格戒烟,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者易因接触过敏原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或咽炎发作,要注意避免接触花粉、粉尘、宠物毛发等常见过敏原,如明确过敏原,可进行脱敏治疗等,在发病时要及时就医,明确是否为过敏因素导致,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