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是什么病
急性咽炎是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因有病毒(如柯萨奇等病毒)和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有局部(咽痛、充血肿胀、咳嗽)和全身(一般轻,儿童明显)症状,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与急性扁桃体炎、咽白喉鉴别,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预防要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
一、急性咽炎的定义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1.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病毒感染引发急性咽炎,比如在幼儿园等集体生活环境中,儿童之间密切接触,病毒容易传播。
2.细菌感染:主要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往往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疲劳、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成年人,更容易在病毒感染后遭受细菌的继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咽痛: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时疼痛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儿童可能因咽痛而表现出拒食、哭闹等情况。
咽部充血肿胀: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咳嗽:炎症刺激咽部可引起咳嗽。
2.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儿童全身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明显,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等情况。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根据患者的病史(如近期是否接触过感染者等)及上述典型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2.体格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咽部情况,可见咽部黏膜充血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五、鉴别诊断
1.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红肿更为明显,扁桃体上可有脓性分泌物,而急性咽炎主要是咽部黏膜的炎症。
2.咽白喉:咽部假膜呈灰白色,不易拭去,强行剥离易出血,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通过细菌学检查鉴别。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这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家长更多地关注其休息情况,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多饮水:多饮温水,保持咽部湿润,促进新陈代谢,儿童饮水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呛咳。
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儿童的饮食需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对症治疗
退热:对于有发热症状的患者,若体温不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额头冷敷等;若体温超过38.5℃,由于儿童的特殊体质,应谨慎选择退热方式,优先考虑物理降温或安全性较高的儿童专用退热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成人可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退热药物。
缓解咽痛:可用生理盐水含漱,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反应,儿童含漱时要注意方法,避免误吞。
3.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一般为自限性,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但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细菌感染: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体重等因素计算用量,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
七、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儿童应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确保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做游戏等,成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瑜伽等,增强体质。
2.避免接触传染源
戴口罩:在流感流行季节或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吸入,儿童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确保佩戴舒适且有效。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儿童洗手需要家长督促并指导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间。
避免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急性咽炎患者密切接触,如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若有同学患病,应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