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膀胱灌注、全身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一般状况尚可的非肌层浸润性高龄患者;膀胱部分切除术用于肿瘤局限等不能耐受根治性切除的高龄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手段但高龄患者风险高;膀胱灌注治疗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全身化疗用于晚期或无法手术高龄患者需评估调整方案;放疗分根治性和姑息性,高龄患者需考虑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免疫治疗对符合适应证高龄患者可考虑,需密切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一、手术治疗
(一)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对于高龄膀胱癌患者,若一般状况尚可,肿瘤为非肌层浸润性且符合手术指征,TURBT是常用的手术方式。其原理是通过尿道将电切镜插入膀胱,切除肿瘤组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URBT能够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明确肿瘤的分期和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且相对创伤较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如血尿等。但手术需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手术仍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膀胱穿孔等,需要评估患者能否耐受手术创伤。
(二)膀胱部分切除术
适用于肿瘤局限、体积较小、位于膀胱相对安全部位且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的高龄患者。该手术是切除膀胱内部分肿瘤及周围部分膀胱壁组织。不过,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可能残留肿瘤细胞,且需要密切随访观察膀胱其他部位肿瘤发生的情况。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如合并心血管疾病时,手术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会增加。
(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这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高龄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对于身体状况较好、预期寿命较长且无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可谨慎考虑。该手术需要切除膀胱、前列腺、精囊等相关组织,并进行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如尿流改道后的排尿方式改变等问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生活方式改变的接受程度。
二、膀胱灌注治疗
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的高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卡介苗(BCG)和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表柔比星等。膀胱灌注治疗是将药物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研究显示,膀胱灌注卡介苗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和进展率,但对于高龄患者,需要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膀胱刺激症状等,且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膀胱局部情况,因为高龄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可能较差。
三、全身化疗
对于晚期或无法手术的高龄膀胱癌患者,可考虑全身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顺铂、5-氟尿嘧啶等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但由于高龄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化疗的毒副作用可能更明显,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因此,在化疗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化疗方案,尽量选择对患者身体负担较小的化疗药物和剂量,以在控制肿瘤的同时,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应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损害较大的顺铂等药物,可选择肾毒性较小的化疗药物替代。
四、放疗
包括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根治性放疗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姑息性放疗则用于缓解骨转移等引起的疼痛等症状。高龄患者进行放疗时,需要考虑其耐受性,因为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良反应。在放疗前需要精确定位肿瘤部位,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尿频、尿急、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五、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等。对于高龄膀胱癌患者,若符合免疫治疗的适应证且无严重免疫相关禁忌证,可考虑免疫治疗。但需要注意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等,高龄患者发生这些不良反应后处理相对复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肺部CT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免疫治疗的疗效综合评估是否继续免疫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