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怎么治疗
肌腱炎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一般治疗有休息,让受累肌腱避免过度活动以利修复;发作初期4872小时内冰敷减轻炎症肿胀,72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如超声波、体外冲击波、按摩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疼痛但有胃肠道副作用,病情严重时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有肌腱断裂风险。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考虑手术,如腱鞘切开减压术、病损组织切除术。特殊人群中,老年人修复能力弱、用药注意相互作用;儿童优先保守治疗,控制冰敷热敷温度及物理治疗强度;孕妇尽量避免用药,以保守治疗为主;运动员需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逐步恢复运动;体力劳动者治疗时调整工作方式、使用辅助工具,康复后注意姿势和用力方式预防复发。
一、一般治疗
1.休息:这是肌腱炎治疗的基础。让受累的肌腱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重复引起疼痛的动作,可减少肌腱的进一步损伤。比如打字员患手腕肌腱炎,应尽量减少手部打字操作;运动员患跟腱炎,需暂停相关运动项目。休息能为受损肌腱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2.冰敷:在肌腱炎发作初期,通常在4872小时内,冰敷可有效减轻炎症和肿胀。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时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冰敷原理是通过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程度。
3.热敷:在急性炎症缓解后,一般72小时后,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僵硬感。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扩张血管,加速新陈代谢,带走炎症代谢产物,为受损组织带来营养物质,促进修复。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利用高频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加速组织修复。对于慢性肌腱炎效果较好。
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产生的冲击波作用于肌腱病变部位,刺激细胞修复和再生,减轻疼痛,改善肌腱功能。通常需多次治疗,具体次数依病情而定。
按摩:专业人员进行的按摩能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肌腱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等,每次按摩时间和频率需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确定。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它们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达到抗炎止痛效果。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使用时需谨慎。
2.糖皮质激素:在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等。能迅速减轻炎症,但多次注射可能增加肌腱断裂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注射次数。
三、手术治疗
1.适应症: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肌腱严重增厚、钙化或出现撕裂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腱鞘切开减压术:适用于腱鞘炎导致肌腱受压的情况,通过切开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压迫,恢复肌腱正常滑动。
病损组织切除术:切除肌腱的病变、钙化或瘢痕组织,促进肌腱愈合和功能恢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肌腱修复能力较弱,治疗过程中休息时间可能需适当延长。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使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比如,老年人可能因高血压正在服用降压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可能影响降压效果或增加肾脏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腱炎相对少见。若发生,应优先选择保守治疗,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冰敷和热敷温度需严格控制,避免冻伤或烫伤娇嫩皮肤。进行物理治疗时,要选择合适强度,防止对生长中的组织造成损伤。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非甾体抗炎药等多数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使用。治疗以休息、冰敷、热敷等保守方法为主。若病情严重需进一步治疗,务必在妇产科和骨科医生共同评估后决定治疗方案。
4.运动员:运动员因职业需求,恢复运动时间通常较迫切。但过早恢复高强度训练可能导致肌腱炎复发或加重。应在医生和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逐步恢复运动,避免再次受伤。同时,在日常训练中要注重热身和拉伸,预防肌腱炎再次发生。
5.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工作中需频繁使用肢体,易引发肌腱炎。治疗期间应尽量调整工作方式,减少受累肢体的过度使用,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肌腱负担。康复后,要注意工作中的姿势和用力方式,避免重复损伤动作,预防肌腱炎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