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外阴瘙痒怎么回事
女性经期外阴瘙痒原因多样,包括局部刺激(如卫生巾过敏、经血刺激、尿液和粪便污染)、感染因素(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和其他因素(如外阴局部病变、全身性疾病、精神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给出温馨提示,青春期女性勿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经期选好卫生巾并勤换,注意清洁但不过度;孕妇谨慎用药,及时就医;绝经后女性经期注意外阴保湿和护理,避免用刺激性清洁用品。
一、局部刺激
1.卫生巾过敏:部分女性可能对卫生巾材质过敏,如卫生巾的绒毛浆、香料、橡胶等成分。使用后,外阴皮肤接触这些过敏原,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瘙痒症状。有过敏史的女性,在经期使用新品牌卫生巾时更易发生。此外,若卫生巾质量不佳,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超标,也可能刺激外阴皮肤导致瘙痒。
2.经血刺激:月经期间,经血中含有多种物质,如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等,这些物质长时间接触外阴皮肤,会改变外阴局部的微环境,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从而刺激皮肤引起瘙痒。月经量较大、更换卫生巾不及时的女性,外阴受经血刺激的时间更长,瘙痒发生的几率相对更高。
3.尿液和粪便污染:女性的尿道、阴道和肛门距离较近,经期若不注意清洁,尿液和粪便容易污染外阴。尿液中的尿素、尿酸等成分,以及粪便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会刺激外阴皮肤,引发瘙痒。特别是有便秘问题的女性,粪便更容易污染外阴。
二、感染因素
1.霉菌性阴道炎: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内的酸碱度也会发生改变,这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霉菌感染后,会在阴道内大量滋生,产生炎性分泌物,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同时,还可能伴有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等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女性,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或阴道内菌群失调,更容易感染霉菌性阴道炎。
2.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是一种厌氧性原虫,可通过性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月经期间,阴道环境的改变为滴虫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滴虫感染后,会损伤阴道黏膜,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刺激外阴导致瘙痒。患者常伴有白带增多、呈黄绿色、有异味等症状。性生活活跃、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女性感染滴虫性阴道炎的风险较高。
3.细菌性阴道病: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相互制约,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月经期间,这种平衡可能被打破,导致厌氧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引发细菌性阴道病。患病后,阴道分泌物会增多,呈灰白色,有鱼腥味,同时刺激外阴引起瘙痒。有多个性伴侣、频繁阴道灌洗的女性,阴道内环境更容易被破坏,从而增加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几率。
三、其他因素
1.外阴局部病变:如外阴湿疹、神经性皮炎、外阴白斑等疾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加重。外阴湿疹与过敏、局部潮湿等因素有关,经期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会使湿疹症状加重,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等表现。神经性皮炎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月经期间女性可能会因激素变化而情绪波动,导致神经性皮炎发作或加重,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增厚等。外阴白斑是一种外阴营养不良性疾病,月经期间局部血液循环改变,可能使病变部位的瘙痒症状更明显。
2.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液中血糖水平升高,尿液中含糖量也会增加,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月经期间,外阴局部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感染的几率进一步增加,从而引起外阴瘙痒。此外,黄疸、维生素A或B族缺乏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外阴瘙痒。患有这些全身性疾病的女性,在经期更容易出现外阴瘙痒症状。
3.精神因素: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情绪变化,如焦虑、紧张、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外阴局部的感觉异常,出现瘙痒症状。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状态的女性,在经期更容易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外阴瘙痒。
温馨提示: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出现外阴瘙痒时,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告知家长并就医。经期要选择质量可靠、适合自己的卫生巾,并勤更换。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但不要过度清洗,以免破坏阴道的自净功能。孕妇在经期出现外阴瘙痒时,更要谨慎用药,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绝经后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肤和黏膜会变薄、干燥,更容易出现瘙痒症状。在经期要特别注意外阴的保湿和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