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椎骨折怎么办
老年人腰椎骨折常见,多因骨质疏松致骨质脆,轻微外力即可引发,及时恰当处理至关重要。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和手术治疗(如椎体成形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循序渐进进行。预防措施涵盖饮食调整、适当运动、家居环境改善、定期体检。特殊人群如患多种慢性病、长期服特殊药物、身体机能差的老年人,治疗和康复需更谨慎,关注原有疾病、调整用药并加强护理。
一、概述
老年人腰椎骨折较为常见,多因骨质疏松导致骨质变脆,轻微外力如摔倒、扭伤等就可能引发。这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健康,因此及时、恰当的处理至关重要。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这是基础治疗措施。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长期卧床易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所以卧床期间需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时1次,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预防褥疮;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适当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
药物治疗: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还会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增强骨质,降低再次骨折风险。
支具固定:通过佩戴腰部支具,为腰椎提供外部支撑,减轻骨折部位压力,促进骨折愈合。支具需根据患者体型定制,确保佩戴合适、舒适且固定效果良好。
2.手术治疗
椎体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且疼痛明显者。该手术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迅速缓解疼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若骨折严重,如椎体爆裂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等情况,常需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固定,恢复椎体正常解剖结构,稳定脊柱,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或保守治疗初期,患者以卧床为主,此时可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进行腰背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为后期下床活动做准备。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逐渐愈合,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可在佩戴支具的情况下进行床边坐立训练,适应体位变化,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之后进行站立训练,逐渐过渡到行走训练。行走训练初期需有人陪伴,防止摔倒。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可进行更复杂的康复训练,如腰部的伸展、旋转等活动,进一步恢复腰部功能。但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四、预防措施
1.饮食调整:老年人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食物富含钙;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瘦肉、蛋类等是优质蛋白质来源;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适当晒太阳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可通过食用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补充。
2.适当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3.家居环境改善: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减少障碍物,地面保持干燥,避免滑倒。在卫生间、走廊等地方安装扶手,方便老年人行走和抓扶。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了解骨质情况。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及时采取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骨折风险。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许多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骨折的治疗和康复。在治疗腰椎骨折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原有疾病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治疗安全。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因此要严格控制血糖。
2.长期服用特殊药物的老年人:部分老年人可能长期服用抗凝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影响骨折愈合或增加手术出血风险。在治疗前,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3.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人:此类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面临更高风险。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例如,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