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的区别
扁桃体与腺样体在解剖位置、发病年龄、症状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扁桃体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儿童期常见,检查通过口咽部视诊,治疗分保守和手术;腺样体多见于儿童,检查常用鼻咽镜等,治疗也分保守和手术,临床需准确区分并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解剖位置差异
扁桃体:位于口咽部,是咽部淋巴组织的一部分,左右各一,在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橘瓣样。
二、发病年龄特点
扁桃体肥大: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儿童期较为常见,通常在4-10岁时扁桃体体积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
对于儿童,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等因素易诱发扁桃体肥大,比如儿童若经常患感冒、扁桃体炎等,会刺激扁桃体反复增生肥大。
成人也可能因反复的扁桃体炎症等出现扁桃体肥大情况。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尤其是2-6岁的儿童,是儿童期的常见疾病。这与儿童时期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旺盛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到10岁左右会逐渐萎缩。
三、症状表现区别
扁桃体肥大相关症状
局部症状:儿童扁桃体肥大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等。例如,由于扁桃体肥大堵塞咽部,影响正常吞咽动作,导致儿童进食时出现吞咽不畅的情况;在睡眠时,气道受到扁桃体肥大的影响,气流通过受阻,引起打鼾。成人扁桃体肥大也可能有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等表现,若扁桃体反复发炎,还会出现咽部疼痛等症状。
全身症状:反复扁桃体肥大发炎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当扁桃体作为病灶感染时,还可能引发风湿热、肾炎等全身疾病,这是因为扁桃体上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若免疫反应失调,就可能累及其他器官。
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
局部症状:儿童腺样体肥大典型表现为鼻塞,多因腺样体堵塞后鼻孔所致,可伴有流涕。长期鼻塞会导致儿童张口呼吸,面容可能出现改变,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同时,由于长期张口呼吸,空气未经过鼻腔的湿润、过滤等作用直接进入呼吸道,还可能出现咳嗽等症状。
全身症状:腺样体肥大导致儿童睡眠时通气不畅,可出现睡眠不安、夜惊、磨牙等表现,长期缺氧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智力发育受影响等。
四、检查方法差异
扁桃体肥大检查:医生通过口咽部检查即可看到扁桃体的大小,一般采用扁桃体大小分度法,如Ⅰ度肥大: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肥大: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肥大: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腺样体肥大检查:常用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及堵塞后鼻孔的程度;还可通过鼻咽部X线侧位片或CT检查,了解腺样体的厚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CT检查对于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更为清晰准确,能更精确地测量腺样体的大小等指标。
五、治疗原则不同
扁桃体肥大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扁桃体肥大,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时,可采取保守治疗,如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病。例如,让儿童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从而降低扁桃体发炎的几率。
手术治疗:当扁桃体肥大导致严重的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反复感染并成为病灶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手术适应证包括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反复急性发作,每年扁桃体炎发作7-8次以上,或短期内多次发作急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等。
腺样体肥大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局部炎症,缓解鼻塞等症状;同时注意预防感冒,增强机体免疫力,部分儿童随着年龄增长,腺样体可能逐渐萎缩,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手术治疗:当腺样体肥大引起严重的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手术方式主要有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等,鼻内镜下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准、创伤小等优点。
总之,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有解剖位置、发病年龄、症状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原则等多方面的区别,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准确区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儿童患者,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对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考量;对于成人患者,也需根据其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