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和桡骨骨折严重吗
尺骨和桡骨骨折严重程度需综合骨折移位情况、是否合并其他损伤、骨折类型判断,轻度移位等可保守治疗,移位明显等多需手术,治疗及时恰当预后多较好,否则易有不良预后。
一、骨折的严重程度评估维度
1.骨折的移位情况
若骨折端移位较轻,未明显破坏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这种情况相对不严重。例如,一些无明显移位的裂纹骨折,通过适当的固定等保守治疗往往可取得较好的预后,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小。从影像学角度看,X线等检查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断端间距小。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青枝骨折属于特殊的无明显移位骨折类型,儿童骨骼弹性较好,青枝骨折一般通过简单外固定即可恢复,恢复后对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而成年人无明显移位的尺桡骨骨折,经过规范治疗也能较好恢复功能。
当骨折端移位明显,如出现骨折端成角、重叠、分离等情况时则较为严重。严重移位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比如,骨折端严重重叠可能会压迫周围血管,影响肢体的血液供应;成角移位可能会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后期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在老年人群中,由于骨质疏松,尺桡骨骨折后更容易出现明显移位,因为骨骼本身的强度下降,承受外力后更容易发生严重变形。
2.是否合并其他损伤
若尺桡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如桡动脉或尺动脉损伤,这会使情况变得严重。血管损伤可能导致肢体远端缺血,严重时可引起肢体坏死等严重后果。例如,骨折端刺破血管,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若不能及时修复血管,会危及肢体的存活。在交通事故等外伤导致的尺桡骨骨折中,合并血管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紧急处理血管损伤问题。
合并神经损伤也是严重的情况,如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相应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比如,桡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手腕下垂、手指不能伸直等表现,会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恢复和患者的日常生活。在儿童尺桡骨骨折中,由于儿童骨骼周围组织相对较嫩,合并神经损伤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一旦发生神经损伤,恢复相对成年人可能更具挑战性,需要及时进行神经修复等相关治疗。
3.骨折的类型
简单骨折相对不严重,如单纯的横形骨折等。这类骨折骨折线相对简单,治疗相对容易,通过复位、固定等治疗后预后较好。在生活中,一些因意外撞击导致的单纯横形尺桡骨骨折,经过规范的复位和外固定后,骨折愈合相对顺利,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复杂骨折则较为严重,例如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块较多,复位难度大,固定也相对困难,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而且粉碎性骨折往往是由于较大的外力作用引起,合并其他损伤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由于骨骼质量差,更容易发生粉碎性尺桡骨骨折,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
二、治疗与预后相关情况
1.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于轻度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尺桡骨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如手法复位后石膏或支具固定。保守治疗相对创伤小,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短,但需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固定和康复训练。在儿童患者中,保守治疗是常用方法,因为儿童骨骼具有较强的重塑能力,部分轻度移位的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可自行矫正畸形,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和功能。
当骨折移位明显、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粉碎性骨折等情况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复位骨折端,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通过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将骨折端固定,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和愈合。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
2.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若尺桡骨骨折治疗及时且恰当,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经过规范治疗的无明显移位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后通常不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能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出现并发症,如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则会严重影响预后。骨折不愈合会导致肢体长期疼痛、活动受限;畸形愈合可能会影响肢体的外观和功能,例如出现前臂旋转功能受限等情况;创伤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儿童患者中,虽然骨骼重塑能力强,但如果骨折治疗不当,也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相关的问题,如前臂长度不等、旋转功能障碍等,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骨折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康复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