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异物感怎么检查
为明确咽喉异物感的病因,需进行多方面的诊断流程。首先进行病史采集,需询问异物感相关时间、部位、程度等情况,考虑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因素影响;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口咽部和喉咽部检查;接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再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检查;最后进行内镜检查,如纤维喉镜、电子喉镜、食管镜检查。各检查均有其特点及适用情况,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咽喉异物感的相关情况,包括异物感出现的时间、具体部位、程度、是否伴有吞咽困难、疼痛、声音嘶哑等其他症状,以及是否有明确的异物接触史(如进食过快、进食带骨肉类等)、既往咽喉部疾病史、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异物感部位等情况,需结合家长提供的信息综合判断;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咽喉异物感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一)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咽喉异物感需特别注意是否有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误吞的可能,要仔细询问家长相关情况;老年人则需考虑是否与咽喉部肿瘤等疾病相关性更高。
(二)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长期吸烟、饮酒者咽喉部黏膜长期受刺激,更容易出现异物感等不适,在病史采集中需重点询问这部分信息。
(三)病史因素影响
既往有咽喉部炎症、息肉等疾病的患者,此次异物感可能是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咽喉异物感可能与胃酸反流刺激咽喉有关。
二、体格检查
1.口咽部检查:
采用压舌板检查口咽部,观察咽部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有无新生物、溃疡等情况,注意扁桃体大小、形态,有无异物等。不同年龄儿童口咽部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检查时需更加轻柔、仔细。
对于怀疑有异物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扁桃体下极、舌根等隐蔽部位有无异物残留。
2.喉咽部检查:
可借助间接喉镜检查喉咽部,观察会厌、杓会厌襞、梨状窝等部位情况。间接喉镜检查不适合配合的患者(如儿童不配合时),可考虑在麻醉下进行直接喉镜检查或纤维喉镜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若咽喉异物感伴有炎症反应,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同年龄段人群血常规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相对高于成人。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咽喉异物感。
2.病原学检查:
若考虑咽喉部感染性疾病导致异物感,可根据情况进行咽拭子培养等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致病菌,指导临床用药。例如,怀疑链球菌感染时,咽拭子培养可检测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于怀疑有不透X线异物(如金属异物)的患者,颈部正侧位X线片可初步判断异物位置。但X线检查对于细小异物或透X线异物(如塑料、木质异物)诊断价值有限。
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需做好辐射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2.CT检查:
胸部及颈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异物,尤其是对于透X线异物或异物位置较深、周围组织结构复杂的情况。CT检查可清晰显示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对于怀疑食管内异物的患者,胸部CT可辅助判断异物位置及有无食管穿孔等并发症。
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严格掌握检查指征,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
3.MRI检查:
对于咽喉部软组织病变导致异物感的情况,MRI检查可提供更清晰的软组织成像,有助于鉴别肿瘤、囊肿等病变。但MRI检查对于体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可能不适用,需提前询问患者病史,了解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
五、内镜检查
1.纤维喉镜检查:
纤维喉镜可直接观察咽喉部黏膜、声带、梨状窝等部位,能清晰发现较小的异物、新生物等病变。对于咽喉异物感患者,纤维喉镜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检查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咽喉部黏膜。
儿童进行纤维喉镜检查时,需选择合适型号的纤维喉镜,尽量减少患儿的不适。
2.电子喉镜检查:
电子喉镜分辨率更高,图像更清晰,检查范围更广,可对咽喉部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其操作方法与纤维喉镜类似,对于咽喉异物感的诊断价值与纤维喉镜相当,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便于操作和观察。
3.食管镜检查:
若患者异物感部位考虑在食管,经口或经鼻食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内情况,明确是否有异物存在及异物的位置、形态等。食管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儿童进行食管镜检查,需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检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