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肱骨骨折手术后怎么样进行康复锻炼
右肱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以上)。早期进行手部及腕部活动、肩部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增加肘关节活动、开展肩关节小范围活动;后期进行肩关节全方位活动、肘关节及前臂力量和协调性锻炼,康复中要定期复查并调整方案、保持积极心态促进功能恢复。
一、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周)
1.手部及腕部活动
骨折术后早期,患者可进行握拳、伸指等手部动作,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持续5-10分钟。通过手部的活动,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部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助于上肢整体血液循环的改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辅助进行手部活动,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疼痛。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可适当减少每次活动的强度,但要保证活动的频率,以维持手部关节的灵活性。
同时,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活动,缓慢地将手腕向上弯曲和向下弯曲,每个方向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腕关节的活动可以预防腕关节僵硬,促进上肢血液回流。
2.肩部肌肉等长收缩
患者可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肩部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肩关节的运动。具体方法是肩部肌肉紧绷,保持5-3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这种练习可以维持肩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都适用,通过持续的练习可以为后期肩关节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6周)
1.肘关节活动
逐步增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可以借助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肘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例如,用健手握住患侧手腕,缓慢地将患侧肘关节屈曲,尽量使前臂靠近上臂,然后再缓慢伸展,每次屈伸活动可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在辅助时要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调整力度和幅度;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要注意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进行锻炼,避免因血糖波动影响锻炼效果和伤口愈合等情况。
可以进行肘关节的旋转活动,先做顺时针旋转,再做逆时针旋转,每个方向旋转10-15次,每天2-3组。旋转活动有助于恢复肘关节的旋转功能,促进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
2.肩关节小范围活动
在骨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和外展活动。前屈时,尽量将患侧上肢向前抬起,达到一定角度后保持5秒再缓慢放下;后伸时,将上肢向后伸展;外展时,将上肢向外侧展开。每个方向的活动可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活动幅度要循序渐进,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对于女性患者,在活动时要注意避免因姿势等因素影响锻炼效果,同时要关注自身身体感受。
三、后期康复锻炼(术后6周以上)
1.肩关节全方位活动
当骨折愈合情况较好时,进行肩关节全方位的活动,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等。可以进行爬墙练习,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逐渐提高上肢的elevation(抬高)高度,每次练习可进行10-15次,每天3-4组。也可以进行体后拉手练习,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将患侧上肢向背后牵拉,逐渐增加牵拉的力度和幅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爬墙练习的高度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监督下进行,确保安全;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大幅度肩关节活动时要注意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波动导致不适。
进行肩关节的抗阻活动,可借助弹力带等辅助工具。例如,用弹力带固定在一处,患侧上肢进行拉伸弹力带的动作,增加肩部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开始时阻力不宜过大,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阻力,每次抗阻活动可进行10-15次,每天3-4组。
2.肘关节及前臂的力量和协调性锻炼
进行肘关节的力量锻炼,可使用哑铃等器械进行屈肘和伸肘的力量训练。从较轻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重量,每次屈肘和伸肘动作持续5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力量锻炼,可握住哑铃进行旋前和旋后动作,同样从较轻重量开始,逐步增加。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儿童力量的小器械进行锻炼,避免使用过重器械导致受伤;对于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力量锻炼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心脏状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锻炼。
进行协调性锻炼,可进行抛接小球等活动,锻炼上肢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抛接小球时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逐渐提高抛接的难度和速度。
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案。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以促进右肱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