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的临床表现
腰椎骨折会引发疼痛(局部疼痛及牵涉痛)、活动受限(腰部及下肢活动受限)、畸形(腰椎局部及脊柱整体畸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脊髓损伤相关及神经根损伤相关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有相关病史患者情况更复杂。
一、疼痛
1.局部疼痛:腰椎骨折患者通常会出现受伤部位的剧烈疼痛,在移动身体、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会明显加剧。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的骨组织损伤,刺激了周围的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疼痛感受可能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较为明显的情绪反应;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对疼痛的敏感性相对降低,但也会有局部明显的不适。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椎承受压力较大,发生骨折后疼痛可能更为严重,而有腰椎病史的患者再次骨折时疼痛可能比初次发作时更复杂。
2.牵涉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周围部位,比如腰椎骨折可能导致腰部疼痛向臀部、下肢等部位放射。这是由于骨折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等刺激了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出现异常,使得疼痛感觉扩散到其他区域。
二、活动受限
1.腰部活动受限:患者腰部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无法正常完成如弯腰、转身等动作。这是因为骨折部位的不稳定,活动会进一步加重骨折处的损伤和疼痛,所以患者会本能地限制腰部的活动。年龄较小的儿童腰椎骨折后由于自身对疼痛的感知和对身体活动的控制能力较弱,但也能明显表现出腰部不敢活动;老年患者本身活动能力相对下降,骨折后腰部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翻身、坐起等动作都变得困难。有腰椎疾病病史的患者,骨折后腰部活动受限情况可能比无病史者更为严重,因为原有的腰椎病变可能已经改变了腰椎的正常结构和稳定性。
2.下肢活动受限:部分严重的腰椎骨折可能会损伤脊髓或神经根,导致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如行走困难、下肢无力等。这是因为脊髓或神经根受损后,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影响了下肢肌肉的正常运动控制。对于儿童来说,下肢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发展;老年患者下肢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mobility(活动能力),增加跌倒等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有下肢血管或神经基础疾病的患者,腰椎骨折后下肢活动受限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
三、畸形
1.腰椎局部畸形:可出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如后凸畸形等。这是由于骨折导致腰椎的骨骼结构遭到破坏,失去了正常的支撑和稳定性,从而发生变形。不同年龄患者的畸形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可塑性相对较强,但腰椎骨折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也可能影响其脊柱的正常发育;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后畸形可能相对更容易发生,且畸形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腰部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有脊柱侧弯等既往病史的患者,腰椎骨折后畸形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2.脊柱整体畸形:严重的腰椎骨折可能会影响整个脊柱的形态,导致脊柱侧弯等整体畸形。这是因为腰椎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骨折破坏了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到整个脊柱的平衡和形态。对于年轻患者,脊柱整体畸形可能会对其身体外观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老年患者脊柱整体畸形会进一步影响其身体的平衡功能,增加跌倒风险,同时也会加重腰部及全身的不适症状。
四、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1.脊髓损伤相关表现:如果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能会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消失,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例如,脊髓完全性损伤的患者会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永久的感觉丧失、运动功能完全瘫痪以及大小便失禁;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则可能有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但仍会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儿童发生脊髓损伤后,由于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可能会对未来的神经功能恢复产生更复杂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早期干预;老年患者脊髓损伤后恢复相对困难,且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等;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后病情会更加复杂,治疗和康复难度增大。
2.神经根损伤相关表现:若神经根受到损伤,可能会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以及肌肉力量减弱等。比如腰神经根损伤可能导致下肢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不同年龄患者神经根损伤后的表现也有差异,儿童神经根损伤后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功能影响较大,可能会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和感觉发育;老年患者神经根损伤后恢复较慢,且会明显影响其日常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周围神经病变病史的患者,腰椎骨折后神经根损伤的表现可能会与原发病相互影响,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