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发作具季节性,由风媒花粉等致敏原引起,发病机制涉及抗原呈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炎性介质释放等,常见致敏原为植物花粉和真菌孢子,临床表现有鼻部、眼部及其他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过敏原检测,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需综合认识应对。
一、定义
季节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发作性喷嚏、流涕和鼻堵为主要症状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由风媒花粉作为致敏原引起。
二、发病机制
当过敏体质个体接触花粉等致敏原后,致敏原被鼻黏膜中的抗原呈递细胞捕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进一步激活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结合在鼻黏膜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致敏原时,致敏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结合,导致这些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亢进和鼻黏膜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引发季节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
三、常见致敏原
1.植物花粉:不同地区主要的致敏花粉种类不同,在我国北方地区,春季主要的致敏花粉多为树木花粉,如杨树、柳树、柏树等的花粉;秋季则主要是禾本科植物花粉,如豚草花粉等。在南方地区,春季可能有柏树、桑树等花粉,秋季有蒿属花粉等。花粉的传播受季节、气象等因素影响,一般天气晴朗、温度适宜、风力较大时,花粉传播活跃,此时季节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往往更明显。
2.真菌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真菌,真菌孢子也可能成为致敏原,例如在一些地下室、长期潮湿的房间等环境中存在的真菌孢子,过敏体质者接触后可能引发季节过敏性鼻炎。
四、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
喷嚏:多为发作性喷嚏,可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往往在晨起时或接触致敏原后立刻发作。例如患者早上起床后,可能连续打数个喷嚏。
流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是由于鼻黏膜腺体分泌亢进所致,患者经常不自觉地流清水样鼻涕。
鼻堵:鼻黏膜水肿导致鼻腔堵塞,轻重程度不一,轻者仅为轻微堵塞感,重者可完全堵塞鼻腔,影响正常呼吸。
2.眼部症状:可出现眼痒、流泪、眼红、眼结膜充血等症状,这是因为眼结膜与鼻黏膜相连,炎性介质可波及眼部。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咽喉痒、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影响睡眠、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症状发作的季节、与接触花粉等致敏原的关系、症状持续时间等。例如询问患者每年症状发作是否集中在特定季节,是否在接触花粉后症状明显加重等。
2.体格检查:检查鼻黏膜情况,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明显,鼻腔内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
3.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将常见的致敏原提取液滴于患者前臂皮肤,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致敏原过敏,则在点刺部位会出现风团和红晕等阳性反应。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敏感性较高,但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特定致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来辅助诊断。如果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对相应致敏原有过敏反应。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儿童患季节过敏性鼻炎时,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可能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因为鼻堵会影响呼吸,导致夜间睡眠不踏实。儿童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如是否频繁揉鼻子、打喷嚏等。在应对方面,要注意保持儿童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室内花粉等致敏原的积聚,例如定期清洁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2.成年人:成年人患季节过敏性鼻炎时,可能因症状影响工作效率,比如在工作时频繁打喷嚏、流涕,影响正常的工作状态。成年人可以通过了解自身致敏原,在花粉传播活跃的季节尽量避免接触致敏原,如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3.老年人:老年人患季节过敏性鼻炎时,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鼻堵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因此,老年人在治疗季节过敏性鼻炎时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同时,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保暖,减少接触致敏原的机会。
季节过敏性鼻炎是一种与过敏体质和致敏原接触密切相关的疾病,通过了解其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不同人群特点等方面,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