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可以保守治疗吗
股骨颈骨折部分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适用无明显移位稳定性骨折、全身情况差或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方式有牵引治疗和固定制动,但其有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风险及康复困难等局限性,与手术治疗相比适用场景局限,老年和儿童等特殊人群保守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适合手术者手术治疗预后常更好,不适合手术者保守治疗是无奈选择需密切观察病情。
一、适用情况
股骨颈骨折部分情况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例如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存在严重基础疾病等情况。对于一些GardenⅠ型(不完全骨折)、GardenⅡ型(无移位的完全骨折)且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股骨颈骨折可尝试保守治疗。
二、保守治疗方式及要点
1.牵引治疗
通常采用下肢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的方法。皮肤牵引适用于儿童及老年体弱患者,通过牵引装置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因素调整,一般为体重的1/7-1/10左右。骨牵引相对更稳定,适用于部分成人患者。牵引的目的是使骨折端复位并维持骨折断端的稳定,防止骨折移位加重。在牵引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因为长时间牵引可能会出现血管神经受压等并发症。例如,有研究显示,通过牵引治疗部分无移位股骨颈骨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但需要严格掌握牵引的重量和时间等参数。
2.固定制动
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内收、外旋等动作。可以使用丁字鞋等辅助装置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需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定期翻身拍背等。
三、保守治疗的局限性及风险
1.骨折不愈合风险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因为股骨颈的血运相对较差,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足是导致不愈合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不愈合率可达到10%-20%左右。例如,一些血运破坏较严重的骨折,即使经过保守治疗,骨折端也难以获得有效的血液供应来促进愈合,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进而需要再次手术或者出现长期的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
2.股骨头坏死风险
保守治疗过程中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骨折部位的血运破坏、复位不良、固定不牢固导致骨折端微动等多种因素有关。据统计,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约为15%-30%。例如,骨折复位不满意的情况下,骨折端持续存在微动,会进一步破坏股骨头的血运,增加股骨头坏死的概率。
3.康复困难
长期卧床保守治疗的患者康复相对困难。由于长期不活动,患者的肢体肌肉会出现萎缩,关节会发生僵硬,从而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能力较弱,康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且即使经过康复训练,也可能无法恢复到理想的功能状态。
四、与手术治疗的比较
1.手术治疗的优势
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对于适合手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能显著降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例如,内固定术可以准确复位骨折端并牢固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其骨折愈合率相对保守治疗更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则适用于年龄较大、骨折不愈合风险高或股骨头坏死风险高的患者,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保守治疗的适用场景相对局限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无明显移位等特定情况的患者,而对于大多数身体状况允许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往往是更好的选择,能获得更好的预后。但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是在现有医疗条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的保守治疗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骨折部位的血运和整体病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和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较差,更容易发生压疮,需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
2.儿童患者
儿童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保守治疗时需要注意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的控制。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牵引重量过大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牵引时间也不宜过长,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牵引方案。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需要加强护理,防止患儿在牵引过程中自行改变体位,影响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