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骨折恢复期要怎么办
第五跖骨骨折的康复需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训练,稳定性骨折常采用石膏外固定,固定制动要避免过早负重等,饮食要营养均衡且避免不良饮食,还需定期复查根据结果调整方案。
一、康复训练
1.早期(骨折后1-2周)
此阶段主要以促进骨折部位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为主。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第五跖骨骨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通过足趾的主动屈伸,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每个足趾屈伸10-15次。这样的活动可以维持足趾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同时有助于骨折部位的血液回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在医护人员密切监护下进行适当活动,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
2.中期(骨折后3-6周)
当骨折部位有一定程度的纤维连接后,可逐渐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例如,坐在床边,将小腿下垂,然后缓慢地向上勾起脚尖(背伸),再向下压脚尖(跖屈),每次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成年患者,随着骨折愈合情况可适当增加活动强度,但要注意避免暴力活动。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相对疏松,康复训练应更加轻柔,活动幅度和频率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以防止因活动不当造成二次损伤。
3.后期(骨折后6周以上)
当骨折临床愈合后,可进行更全面的功能锻炼,包括踝关节的旋转活动以及步行训练。踝关节旋转活动可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左右旋转,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3-4次。步行训练开始时可借助拐杖部分负重行走,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对于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逐步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而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步行训练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且要确保足部的血液循环情况良好,避免因步行不当导致足部并发症。
二、固定与制动
1.外固定情况
如果是稳定性的第五跖骨骨折,通常采用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足部的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等。一般石膏固定需要持续4-6周左右,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由医生判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足部发育尚未完全,在石膏固定时要特别注意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所以需要经常复查调整石膏松紧度。
2.制动注意事项
在固定制动期间,要避免足部过早负重。无论是石膏固定还是其他固定方式,都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例如,在固定的前2周内,尽量避免患侧足部着地。对于生活方式较为活跃的患者,如运动员等,在骨折恢复期要严格遵守制动要求,否则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同时,制动期间要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损伤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三、饮食调理
1.营养均衡
骨折恢复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尤其是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的摄入。蛋白质是骨折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牛奶、豆制品、虾皮等都是钙的良好来源,每天可保证300-500ml牛奶的摄入。维生素对于骨折愈合也很重要,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D,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如橙子、菠菜等;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适当晒太阳,一般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即可,但要注意避免暴晒。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饮食调理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2.避免不良饮食
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愈合。同时,要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因为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在骨折恢复期要尽量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延缓骨折愈合。
四、定期复查
1.复查频率
在骨折恢复期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在骨折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X线复查,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例如,骨折后1周进行首次复查,主要观察骨折部位的基本情况;骨折后1个月复查可以看到骨折处是否有初步的骨痂形成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复查频率可能会相对更频繁一些,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
根据复查的X线结果,如果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可以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负重程度;如果骨折愈合缓慢,医生可能会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例如,如果复查发现骨折部位骨痂生长不明显,可能会建议增加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物理治疗等辅助手段,但具体治疗措施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



